股权分置改革:机制设计理论在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创新

来源 :中国社科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变革.阐释股权分置改革遵循机制设计理论所创建的机制特征及相应的制度安排系统的实践效用,并通过模型及实证检验表明,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达成利益均衡.股权分置改革的协商机制有效性和制度变革契约具有公平正义基础,进而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的实践创新成果.
其他文献
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本文运用金融结构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从国际比较、区域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问题.引入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就金融发展等经济变量与三次产业产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要注重区域特点,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显著.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代表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变量均存在着单位根,且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利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表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有显著的正关系,且金融发展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技术创新的水平增加0.37个百分点.另外,本文发现若不考虑变量间的平稳性,直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会低估金融发展对
本文采用MS-AR模型对中国金融脱媒指标进行了深入解读:①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并没有改变银行层面金融脱媒的运行轨道,平缓的金融脱媒仍是常态,偶尔几年的高速金融脱媒只是暂时性现象;②对于金融部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稳的金融脱媒还将延续,并且金融部门资产结构的调整落后于负债结构的变化;③非金融企业对"媒"的资金依赖将持续下降,由此带来的金融脱媒压力也将长期存在;④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
次贷危机后许多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房价重新上涨趋势的出现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理论上探究了货币存量与房价之间的双向联系,分析了不同渠道下两者之间的动态"加速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协整VAR模型的框架在货币、资产价格、宏观经济之间建立多变量关系,同时针对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的典型资产泡沫积聚时期的数据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中货币量与房价之间都存在着长期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业经营的基本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未来银行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危机时代,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和金融监管环境的改变,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实现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和改造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资本充足率监管日益严格等角度阐述了后危机时
本文通过2000~2008年我国8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银行效率,经营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市场份额大的银行绩效表现明显偏低;市场集中度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是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稳定.由于利率管制等原因,市场势力在我国的银行业并不存在.另外,研究还发现,银行效率和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以深刻的方式影响着实体经济,引致了政治、经济理论领域的大反思.在主权信用评级方面,作为危机发源地的英美等国继续稳定持有最高信用评级,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主权评级却长期徘徊在投资级边缘,国际评级机构的歧视日益明显.本文紧紧围绕主机信用评级中的歧视现象,深入剖析信用评级机制,通过Ordered Probit模型对部分国家主权评级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行检验,与不同所有制下的
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新信息融入比率两个角度,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机制.研究采用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和现货的1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V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高频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要快于指数现货市场.使用I-S模型和P-T模型对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则一致表明,新信息主要是通过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进行反映.从新信
后危机时代,发展零售银行中间业务,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方向.随着非现金支付尤其是电子支付的发展,各种支付主体和支付渠道相互渗透,支付工具不断创新,支付市场的竞争趋于多元化.本文研究了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变革与创新,分析了支付变革对金融业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要利用支付变革的契机,以支付业务为切入点,推动业务转型.本文同时也分析了支付创新给金融监管带来的问题和监管调整的思路.
后危机时期,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兼具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担保等功能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其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保理商应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控制及业务管理制度,加强产品创新,培养国际保理业务所需的专业人才,以安全、快速地推动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