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驾驶人的过弯方式和弯道轨迹形态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and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提供与真人驾驶一样的驾驶感受显然无人驾驶汽车的最高级形式,而获得驾驶人在真实道路上的各种驾驶模式是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高度拟人化的首要环节,但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道路和线形简单的一般公路,而在具有复杂线形的山区公路上实现无人驾驶显然更有利于行车安全和减轻驾驶人的出行疲劳。为此,我们开展了自然驾驶实验,记录了男性驾驶人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的行驶轨迹,分析了轨迹横向位置与弯道几何之间的拓扑关系,得到了男性驾驶人的过弯方式,主要发现为:①平曲线半径越小,切弯的获益越大,因此越容易发生切弯行为;②汽车入弯速度越快,切弯点位置越靠前,并且切弯后汽车由于更大的惯性作用会迅速驶向外侧,增加了轨迹矫正的难度;③除驾驶人主观上的切弯行为之外,切弯后驾驶人对轨迹的矫正过度也是侵占对向车道的原因;④大转角弯道会发生二次切弯现象。
其他文献
专用道公交信号优先能显著提高公交系统运行效率,本研究针对单个交叉口主动信号优先策略可能失效的问题,以干线交叉口群为对象,建立专用道公交信号优先协调控制模型,在保证社
  无人机覆盖区域广、不受道路交通限制,为了利用无人机视频从广域的视角准确全面提取交通信息,本文对基于无人机视频的车辆检测算法展开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无人机视频具有的
介孔氧化硅由于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连续可调的孔径以及大的比表面积,从1992年发明至今已引起了催化、环境以及能源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伴随着纳米材料交叉科学的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相对封闭固定、时间短、人流密集等特点,将无线覆盖与乘客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提出在乘客信息系统骨干网络增加WiFi应用服务器的组网方案,形成基于8
  随着我国现代有轨电车(以下简称:有轨电车)的蓬勃发展,有轨电车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针对有轨电车的出行诱导系统往往沿用传统的轨道交通出行诱导系统
  随着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在南京投入使用,基于电子围栏技术实现交叉路口信号优先的方法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在交通路口设定信号触发区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易于制备、形貌多样化等优点,并且其具有特殊的光、电、热、磁等物化和量子学性质,而成为化学、物理等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以ZnO、CuO为研究目标,采用微乳液、水热、蒸发诱导自组装合成方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O、CuO纳米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电子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
  自行车在满足近距离交通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美国西雅图八个不同类型观测点的自行车出行大数据为数据来源,综合考虑了地点
  AIS 系统对于海事监管、船舶行为模式识别、船舶避碰以及船舶路径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IS 基站历史数据,开展AIS 基站覆盖特性研究。首先,通过原始数据进行分包、
为实现对406MHz遇险信号的快速追踪定位,对现有搜救卫星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本文提出了适合中国搜救卫星系统的中轨道和低极轨道搜救卫星系统融合建设方案,保障业务连续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