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经营农场化运作--河西走廊玉米生产管理新模式探索

来源 :2012北京国际种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紧缺、制种基地竞争的日益加剧,多年沿袭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首先从国家种业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应继续作为中国玉米制种战略要地的定位,然后从河西走廊当前发展国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了“土地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是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论点。接着,以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土地规模化流转后集中经营管理的生产实践为例,指出了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最后提出了规避或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几项关键环节:认真考察择优合作、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实施反租倒包、循序渐进逐步改造、适度推广不育化制种等,为中国玉米制种基地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以期对中国整个种业发展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An aerobic bacterial strain C-14-1 was isolated from an acrylic fiber wastewater.The strain was found to belong to Nocardia sp.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its 16S rRNA gene sequence.T
红薯属临沂市传统栽培作物,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平坝地区,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为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目前,红薯产业存在品种单一、产量差异大、加工粗放等问题。本研究注重介绍了临沂市红薯生产现状,分析了红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临沂市红薯产业的优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重新认识红薯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红薯产业进程,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配合缩短科学试验中育种时间的问题,提高种子产业的产量与质量,加强育种质量的监督,利用农业信息系统,在农村建立育种信息数据库,通过更加符合自然环境的育种方式,建立辅助科学育种的机制,全程监督育种过程。结合科学的育种方法在农村自然环境下进行育种,提高了种子产业的数量和质量,加快了科学育种的过程,提供了可行的实验和实际农作物的种植数据。通过农业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了农村种子产业质量的科学管理与监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生物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大豆育种中。笔者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国内外大豆育种的应用情况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中主要介绍了RFLP、RAPD、AFLP和SSR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中主要介绍了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并对植物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对近年来发展的、能够评价种子质量的非破坏性检测、清选技术进行了总结。这些技术的形成需要首先找出一些与种子萌发或活力质量存在相关性的物理参数,形成种子质量物理标记。通过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对种子进行清选,去除低活力和死种子,从而提高种子批的质量。种子质量物理标记形成的主要方法有:种子成像分析、种子表面颜色测定、叶绿素荧光测定、X线照相与数字成像分析等。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合作研发的“阜阳市夏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应用”项目,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为玉米高产创建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分析了阜阳市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该项目的主要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主要技术指标、区域技术创新。
为了推动广西奶业的发展,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广西奶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广西奶业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利用性别控制技术促进优良奶牛(奶水牛)快速扩繁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广西奶业的发展。
从花生种业现状出发,探讨了发展花生种子产业的意义、花生种业发展的动力,根据花生种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花生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探讨山东沿海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组成及其种植结构变化,旨在为黄淮海地区农业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笔者调查山东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1975-201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结果表明,山东沿海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逐渐提高,粮经比持续下降,农产值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单产量均持续升高,但它们的栽培面积与总产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粮食作物的栽
依据河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6次小麦品种更换的代表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逐代提高,株高渐次矮化,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产量潜力得到改善。通过对小麦品种演变特点的分析,探索品种的合理应用,为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提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