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孔玻璃介质孔径大小的正交分析研究

来源 :2009年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Na2O·B2O3·SiO2 为玻璃系统制备了孔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采用DTA和SEM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制度对可控纳米多孔玻璃孔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利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和优化了工艺参数,为获得孔径大小为70~100nm的多孔玻璃介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为690/6h ℃,酸处理参数为 2M/L 盐酸/24h,研究结果为制备大孔径且相互连通结构的可控纳米多孔玻璃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过程层智能单元的功能构成,详细讨论了研制变电站过程层智能单元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如采样同步、数据并行处理等,介绍了该智能单元在现场的应用方案。
节能是生产、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除尘器作为环保除尘的重要设备,其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高效除尘,减少粉尘排放。因此电除尘器运行的好坏对控制环境污染非常关键。而电除尘器运行方式的优化与否,对其电耗大小影响很大,决定了该设备运行的经济性。研究表明:电除尘器的节电潜力很大,经济效益明显,非常值得大力推广用。本文介绍了电除尘器节电概念,分析了电除尘器优化运行实例,提出了新问题及对策,并对电除尘器节电推广情况
本文介绍了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特征,结合燃煤电厂氮氧化物减排实绩及其减排成本的案例分析,对其氮氧化物减排的方案选择、观点和建议进行了说明。
R2O-CaO-SiO2-F系统微晶玻璃析晶过程较为复杂,能析出多种晶相,导致性能发生改变。为获得预期的性能,必须对母体玻璃的成分和析晶过程进行控制。而氟含量的改变对微晶玻璃成核和析晶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XRD、SE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氟含量的改变对硅碱钙石系统微晶玻璃母体玻璃的结构、析晶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组成、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晶玻璃中氟的引入量
本文介绍了脱硫装置运行优化技术主要内容,提出了有关问题,对运行优化的准则、运行优化的内容及日常管理与运行维护进行了探讨。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制备3TiO2-45.7BaO-51.3B2O3微晶玻璃,利用XRD、透射光谱研究表明,获得了含β-BBO微晶的透明微晶玻璃。采用Maker条纹法研究了微晶玻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结果表明,当580~620℃热处理4h时,微晶尺寸小、数量少,不足以破坏玻璃的各向同性,观测不到二次谐波信号;当620℃热处理8h时,玻璃的β-BBO微晶破坏了玻璃的各向同性,诱导了二次谐波的产生;对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Bi2O3-B2O3-RnOm 玻璃体系的结构,讨论了Bi2O3、B2O3在玻璃网络结构中的作用及Bi2O3/B2O3(25/45~55/15,摩尔比)比例变化对该体系结构的影响。玻璃试样用传统的熔融法制备,900~1100℃在硅碳棒电炉中熔化,部分浇铸成型,500℃左右保温2h 进行退火;部分水淬,球磨。研究了Bi2O3、B2O3 含量的变化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指出在不同含量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研究了稀土氧化物La2O3含量与玻璃中 V4+/V 总浓度变化的关1系;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V4+/V总浓度逐渐降低,一方面提高了玻璃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由1.05×107Ωcm和6.80×107Ω分别增加至5.78×1010Ωcm和1.65×1011Ω另一方面减少了钒氧化物离子中最稳定存在形式V
针对一650t/d 富氧燃烧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气相用双方程κ-ε湍流模型,离散相采用DPM模型,燃烧采用非预混燃烧模型,辐射采用DO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空气助燃相比:富氧燃烧时火焰温度显著提高,窑长方向“热点”突出,有利于泡界线的形成,但窑宽方向的温度梯度变大,易造成“跑料”现象;整体上熔窑碹顶温度分布变化不大;碹顶附近气流速度变小,但玻璃液面附近气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反射、扫描电镜、能谱、波谱、激光椭圆膜厚仪研究了浮法玻璃在不同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下的风化,得出了风化析碱量与温度、湿度、时间的关系式,其中湿度是影响玻璃风化的关键,湿度低于26.7﹪,浮法玻璃不会风化。比较镀TiO2膜自洁玻璃与未镀膜玻璃经不同时间风化后的扫描电镜照片与红外反射谱,镀膜较未镀膜玻璃风化程度轻,这是由于膜层影响Na+与H+、H3O+扩散,使风化过程中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