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来源 :全军生物医药博士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方法:将50只体重180~220 g 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为L-精氨酸致早期重度胰腺炎(ESAP)模型组;C组为自体骨髓回输对照组,造模后1d用核染料Hoechst33258标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其余处理同B组;D组为异体骨髓移植组,在造模前3 d通过尾静脉移植雄性MSC;E组为粒细胞集落因子(G-CSF)预处理组(ESAP+GSF),造模前3 d用核染料Hoechst33258标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回输到自体骨髓腔,在造模前3d,scG-CSF 40μg/(kg·d),共3 d,其余处理同B组。复制SAP模型后72h处死大鼠,解剖,观察大体组织形态,包括胰腺及肝脏、肠道,一部分组织立即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有否荧光标记的MSC出现。 选择有荧光的切片,进行相应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对胰腺、肝脏切片进行CK19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其是否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和肝脏干细胞。对肠道切片进行PanCytokeratin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MSC是否分化为肠上皮细胞;另一部分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胰腺、肝脏、肠道组织学改变。记录造模后72 h内的死亡率。 结果:①72 h死亡率,A组为0,B组和C组为40%,C组和D组为10%。②病理损伤情况:大体观察:A组为正常的组织结构状态。B、C组在造模后72h胰腺坏死,胰周脂肪皂化,出现大量血性腹水,在死亡的大鼠中,可见肝脏、肠、肺等多脏器受累、坏死。D、E组大鼠肉眼可见腹水量明显减少,胰腺轻度水肿,无出血坏死灶。光镜观察:A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腺泡小叶完整,间质无渗出;B组、C组在造模后72 h。胰腺大片凝固性坏死,结构模糊,炎性细胞浸润;D、E组胰腺腺体小叶结构基本清晰,出血坏死减轻,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较轻。A组肝脏小叶结构正常,B、C组肝细胞变性,灶状坏死,D、E组肝细胞轻度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大鼠肠黏膜腺体结构清楚,B、C组大鼠肠黏膜腺体紊乱,炎性细胞浸润,D、E组肠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③荧光染色情况:A、B组的胰腺、肝脏、肠道冰冻切片未见有黄绿色荧光;c组切片中偶见黄绿色荧光,但胰腺、肝脏切片未见CK19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肠道切片未见Pan Cytokeratin 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D组和E组切片黄绿色荧光多见,且胰腺、肝脏切片中可见CK19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肠道切片中可见Pan Cytokera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肠损伤时的病理修复,异体MSC移植和自体MSC动员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骨软骨仿生支架材料一体化制备技术,为采用组织工程再生修复骨软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壳聚糖-胶原蛋白嫁接技术,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矿化技术,以及喷雾干燥技术等方法制备组织工程骨软骨各层支架仿生生物材料;通过细胞生物材料共培养实验、兔背部皮下植入实验,验证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应用三维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对组织工程骨软骨一体化支架进行了初步研制。结果:所研制的仿生生物材料具有良好
目的:高通量地筛选人卵巢癌相关的自然反义转录子,为深入研究自然反义转录子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人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为材料,用RNase Ⅰ保护分析法分离出2种组织中的正-反义转录子双链RNA,经转录后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特异性扩增2种组织间的差异片段,最后对差异片段克隆、测序。结果与结论:分离出的2种组织的正-反义转录子经克隆和鉴定后,共获得20个测序结果,其中有3个分子与
目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r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内皮源性交界性肿瘤,部分KHE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消耗等表现,称为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本文旨在观察KHE的病理特征、超微结构和相关抗原的表达,探讨KMP的发生机制和抗原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收集
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及迁移特性知之甚少,由于小鼠MSC分离和培养困难,对其了解更少。我们通过优化培养和诱导分化条件,从E11.5小鼠胚胎DA(dorsal aorta)分离得到真正的MSC,简称为DA-MSC,具有均一的免疫表型(CD31-F1k1-CD45-CD34-CD11b-F14/80-CD44+CD29+CD105+Scal+),表达周细胞的标记(α-SMA+
目的:对基于量子点(QD655)标记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IIFA)检测与细胞成像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HEp-2细胞为实验基质片,CdSe/ZnS量子点标记二抗,采用IIFA对ANA进行检测,记录不同ANA阳性血清产生的免疫荧光模式,单特异性ANA同时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并与FTTC标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QD655标记荧光优先与细胞浆内抗原-抗体反应,对间期细胞核仁、着丝点与核
目的: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但Hcy对神经细胞的具体作用及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离体实验观察Hcy对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Hcy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同时观察甲基供体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
目的:对于不可切除且不适合经动脉治疗的肝癌患者,联合药物化疗是唯一选择,然而迄今它还未能提供持久的病情缓解。为肝癌化疗寻找新的药物组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阿霉素和紫杉醇联合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前景。本研究检测阿霉素和紫杉醇联合对人肝癌HepG2和Huh7细胞以及荷H22小鼠的协同作用。方法:药物处理后,相差显微镜拍照研究2种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相对存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
本文报道了新型p38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1-(3-特丁基-1-苯基-1H-吡唑-5-基)-3-(5-(2-吗啉乙氧基)-2H-色烯-8-基)脲的高效合成方法。应用芳基丙炔醚的克莱森热重排反应构建色烯母核,并且初步探讨了溶剂效应对所生成的两个异构体,即2H-色烯和2-甲基苯并呋喃比率的影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传统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磺酰脉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无法根本阻止胰岛b细胞的坏死和胰岛素抵抗,因此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上世纪末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e
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临床上至今尚未有有效防止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方法。为了深入探讨其发生机制,本研究建立了紫杉醇诱导的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系CCRF-CEM/Taxol和A549/Taxol,并以CCRF-CEM/Taxol细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杉醇诱导的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MRP1、LRP等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紫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