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城市失业问题研究与反失业对策

来源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国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中国面对的最大经济难题已开始从温饱问题转为失业问题。体制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内需不足、技术和资本的替代、劳动力供给的持续增长、工资刚性等的影响,使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巨大的失业人口压力。在这一过程中,辽宁因国有企业比重大,产业工人多,产业结构不合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积淀的矛盾和问题多,使辽宁城市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本文拟从分析辽宁城市失业现状入手,运用相关劳动经济学中失业理论分析辽宁失业问题,并提出有关反失业对策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结构的提升。辽宁省政府在十五规划中,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位定于42%左右。2001年已达到40.7%,在全国位居第
会议
本文运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主要研究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重点分析城镇就业和失业的基本状况和劳动供给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已表明,人力资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获取适量的迫切需要的人力资本就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选择。人力资本的获取除了
会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区国民素质总指数和分类指数的基本评价与分析,初步了解地区间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以及评价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最优竞争力结构的形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社会协作的功能。与行业不同,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的概念,它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作贡献的连续活动的场所和工作
会议
目前,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都给北京市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劳动力供需矛盾不断增大,就业形势日
会议
20世纪90年代,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及行业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迁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但是,与GDP的产业结构相比,我国劳动
会议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扫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
会议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其开发利用并进行合理配置,不仅关系到本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依据第五次人
一个地区人口总体的文化教育水平,是反映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该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程度,也可以反映和影响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