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已成为西方国家及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肥胖是NAFLD最常见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肥胖人口的增加,NAFLD患者会越来越多,因此,应重视对NAFLD的研究。发病机制:肝细胞脂肪积聚机制NAFLD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细胞内的脂肪酸有三条来源途径:1.脂肪组织脂肪分解形成的脂肪酸;2.肠道吸收的食物中的脂肪酸;3.肝细胞自身重新合成的脂肪酸。脂肪酸的去路有两条:一是在线粒体内氧化为肝细胞提供能量,二是形成脂肪,进一步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将肝细胞内脂肪运出肝细胞,当脂肪酸来源增加或氧化减少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减少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NAFLD发病机制的相关学说包括:1.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形成单纯性脂肪肝,二次打击是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物,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物可引起肝脏炎症。2.三次打击学说:游离脂肪酸是第一次打击因素,氧应急、线粒体功能异常、炎症因子、肠源性内毒素、脂肪细胞因子失衡及内质网应激为第二次打击,肝脏祖细胞分化能力的损害为第三次打击。3.多因素平行学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肝损伤因素来源于多个器官组织,包括脂肪组织、肠道及肝脏,二是同一组织器官又有肝损伤的多种因素。诊断方法: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脂肪肝最常用的方法,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是目前诊断脂肪肝最敏感的非创伤性方法,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局限性脂肪肝与肝脏肿瘤等疾病的鉴别,不论是B超、CT还是核磁共振,这些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区别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肝穿病理学检查仍是鉴别诊断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及早期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治疗:NAFLD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1.减肥治疗2.胰岛素增敏剂治疗3.降血脂药物治疗.4抗氧化剂治疗5.其他药物。
其他文献
<正>我国幅员辽阔,陆地边境线有两万余公里,并与15个国家接壤。而接壤的边疆地带又多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之地。据统计,在这些边疆地区,我国56个民族中有31个跨境民族,总人口
会议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介绍酸碱的性质和用途,在此基础上,介绍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本文将立足于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知识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最常见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其发生于大导管者多为单发,发生在终末导管者多为多发,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癌也是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一种。本文总结我院200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对41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回访112例,复发率为66.1%(74/112)。胃食管间质瘤患者复发率高于小肠结肠间质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为国有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江苏常州石油党委在全力支持和保障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让党组织成为动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应用于高风险结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2008年12月2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管理模式下患者早期恢复情况及快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将核心素养培养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解决数学教学难题,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核心素养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选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中国石化将从五方面入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人命关天,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针对今年我国多个地区发生的企
研究目的:认知老化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独立性均有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有效的策略预防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衰退。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有益于延缓认知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