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巨大实质性成血管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是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约占颅内肿瘤的2%,占后颅窝肿瘤的7%~10%,其中囊肿性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实质性多发生于脑干、小脑蚓部及脊髓等位置。本病常散发,有部分病例(约占20%~30%)伴有von Hippel-Lindau(VHL)病。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完善,成血管细胞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已明显降低。但对于实质性成血管细胞瘤,特别是巨大的肿瘤(直径大于3cm),手术全切除较为困难。本文对自2002-2008年中,我科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后颅窝巨大实质性成血管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
其他文献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 aneurism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流量下降是其致残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改善动脉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早期的研究证实尼莫地平稀释液灌洗能够缓解兔sAH引起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并在临床初步应用中观察到0.04mg/ml尼莫地平稀释液灌洗能够改善脑动脉瘤性SAH手术中脑血管痉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西红门镇属城乡结合部,当地农民在生活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对于健康理念的参与度和依从性都相对较好,这是对城乡结合部农民进行健康管理的优势所在。但因其知识结构的限制,在理解、接受、执行健康理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农民的耕地被工业化所占用,经济来源增加,体力劳动逐渐减少,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慢性病的发病率呈增加趋
脑静脉窦血栓占脑卒中的1%,抗凝治疗被认为是此类患者的一线疗法,前瞻的安慰剂对照试验已经肯定了肝素治疗能够减少致死和重残的发生率。另外,抗凝治疗被证明是安全的,并且不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然而,虽然对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判定仍然比较困难,致死率和重残率变化在6%-10%之间。在治疗开始时即发生昏迷、出现颅内出血、在脑血管造影中显示颅内循环时间明显延迟等很多因素被文献
颅脑损伤早期遭受原发打击的神经细胞快速大量释放以谷氨酸为主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导致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谷氨酸过度释放的同时常伴有另一种保护性肽类神经递质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的释放;NAAG具有极强的抑制谷氨酸进一步释放的作用;可惜的是,NAAG释放后很快即被胶质细胞上的NAAG肽酶水解成N-乙酰
脑损伤后持续的高血糖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残死率,是预示不良神经系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新兴的持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技术,已被证实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目前还没有该装置在成人神外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应用CGMS动态监测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探讨其在神外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和前景。
颅咽管瘤是颅内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3%。肿瘤主要位于鞍区,最多见于鞍上,少见位置有鞍内和第三脑室,但位于鞍底以下或侵犯鼻咽部者罕见,我院自1998年至2007年共收治颅咽管瘤2130例,其中位于前颅窝底及蝶鞍以下者5例,占0.23%,本文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了介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h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目前,国际上治疗GBM的标准方案为手术切除后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期放化疗,再予TMZ化疗。但由于GBM对常规放、化疗高度抵抗,仅有不到3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GSC)是脑肿瘤中一小群能在体外自我更新及在动物模型中形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jn,EPO)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主要由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EPO的表达已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发现。CD105(endoglin,EDG)是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density,MVD)较好的指标。本文对人脑胶质瘤中EPO及CD105的表达进行研究,以期为判断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初步提供一个可能的思路。
临床医生判断胶质瘤患者的生存预后,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病理科提供的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资料实施的,往往不尽人意。人们追求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相结合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方法正在进行,并不断地取得进展。单基因免疫组化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并未显示其优越性。建立多基因数学模型分析法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报告组织芯片技术/多基因数学方法回顾性分析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打基础。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很高,预后极差。由于脑胶质瘤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并且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因此,如何在众多因素中确定真正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90例脑胶质瘤病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脑胶质瘤预后生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