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2016’第十五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慕课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联系起来,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4个构建机械设计教学新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新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模式改进的新举措.基于慕课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有效整合,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更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工程教育认证,文中首先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与内涵,分析了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结合专业特色,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打造三协同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创新工程教育平台,为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双语教学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文章总结了近10年双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从课程的指导思想、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组成、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实践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2008年开始,对该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19个班近700名本科学生的《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进行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科毕业设计是强化学员工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文中从毕业设计与学科竞赛的共同点与现状出发,重点从设计选题、开题指导、导师指导、制度支持4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上阐述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这些做法能大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并且同步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
实施工程创新与实践教育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满足机器人新专业课程教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也兼顾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设计等需求,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动手实践与创新环节,建设机器人综合实验平台,使学生得到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完善包括课程、专业、课堂教学、考试命题、实践实习等环节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实施多视角、全过程质量管理与
针对汽车覆盖件复杂模具型面精度检测难和检测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数模比对技术进行模面精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通过非接触式测量采集点云;其次采用除噪、平滑等技术进行点云预处理;然后结合多种对齐方法在Geomagic Qualify软件中进行数模比对;通过3D,2D比较获得点云与数模的截面偏差值,达到模具型面检测的目的.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前围板汽车覆盖件模具尺寸精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该
以白车身输送过程中的一种并联定位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闭环矢量方程,研究了该机构的运动学反解,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机构的可达运动空间,为后续的理论研究与样机制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机械原理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实验、机械创新课程设计及课外创新实践环节入手,分析阐述了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示了近几年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成果.机械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是培养机电类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时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其理论:将机械创新课程设计引入到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为学生创造出良好
目前国内实施创造性教育的主要措施是开设创新设计课程、开展课外研究项目、开展创新设计大赛,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从历届创新项目实施情况看,虽然创新项目是学生业余活动,但是已经成为设计实践的有效方式.经验证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创新设计项目是培养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这个模式也存在缺陷:只有少数学生参加创新设计项目,大多数学生仍然缺失有效的实践环节因此,如何探索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是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基础理论与知识、加强对于课程的理解,提升对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将自动控制实验箱与Matlab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在课下,利用Labview和Matlab两个编程软件的结合进行使用去构建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拥有更多仿真和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表明,所提出的实验教学体系层次分明,设备要求不高、简单易行,教学效果良好。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承担振兴民族大业的重任.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非常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通过高等教育相关环节内容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文中分析了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指出了机械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难,探讨了机械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