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劈开下颌骨吗?经口咽颈前会师入路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劈开下颌骨处理累及上下颈椎病变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累及上颈椎的肿瘤、结核等病变常常需要采用经口咽入路将病灶切除,并实施重建和固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造影剂外渗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行CT增强扫描患者14461例,其中发生对比剂外渗患者19例,应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19例患者中16例为轻度外渗,3例为重度外渗患者,经全面有效的护理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论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发生对比剂外渗后及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减少后遗效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 探讨双源CT直接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CTV)成像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方法 根据碘对比剂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将下肢深静脉造影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双向法三种.本文采用直接法,对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经双侧足背静脉同时注入稀释过的造影剂,于踝关节上方扎止血带加压,双侧同时注药.双能量扫描,范围自足至膈肌,顺静脉血流方向扫描,以扫描与对比剂注射同时结束为宜.建立双侧足背静脉通道,高压注射器采用双筒双流
患者 男,19岁,鼻痒、清涕、打鼾半年余就诊,鼻内镜检查示“鼻中隔偏曲、后鼻孔见息肉样肿物”. 影像表现:CT平扫及增强示鼻咽顶后部类圆形实性密度影,大小约1.6 cm×1.5 cm,边界清楚,与斜坡蝶枕软骨结合处可见一蒂相连,增强轻度强化;骨窗矢状位重建,斜坡区斜坡中份见一骨质缺损;MRI示鼻咽后壁粘膜内类圆形实性占位,边界清楚, 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
在肺动脉强化高峰时间进行扫描是实现CTPA的技术关键,时实现CTPA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通常采用团注对比剂智能追踪法进行肺动脉成像,检查采用扫描参数差异化较大,成功率较低.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具有大范围快速往返穿梭扫描成像的优势,更有利于捕捉最佳肺动脉强化时相.目的:本文探讨运用VHS技术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应用GE optima660 CT,VHS技术进行CTPA,采
目的:分析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对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为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使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空蝶鞍综合征,Busch于1951年首次在尸检报告中提出,1973年Neelon空蝶鞍综合征进行详细描述.对而发生于鞍内、鞍旁手术或放射治
Purpos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TNBCs) have a high mortality rate owing to aggressiv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and a lack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 Therefore, an urgent and unmet n
要得到可靠的医学影像,我们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医学影像设备检测规范进行医学影像设备性能的检测。检测分为医学影像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的验收检测、每年的状态检测、定期的稳定性检测、报废检测。检测应该是医学影像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不间断的检测,由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实施检测。 对于X线的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强制检测规范》包含了其基本参数测试、几何学参数测试、剂量质量性能学参数测试、影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临床特点.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了X线诊断与测量,同时研究组进行了X线评级与临床特点的调查. 结果 研究组X线征象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基底部骨赘形成、髋臼囊变.75例患者X线征象评分为0分0例,1分23例,2分30例,3分1
肿瘤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其定义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经过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细胞呈现出分子生物学或基因方面的改变,从而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等各方面产生差异[1]。广义而言,肿瘤异质性可分为肿瘤间异质性和肿瘤内异质性两类,其中前者指不同肿瘤的细胞之间的基因与表型不同,后者指相同肿瘤的不同细胞之间的基因与表型也不同。肿瘤内异质性又有空间异质性(同一肿瘤不同区域的差异)与
目的 为了探讨前路微创(MIS)全髋置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21例22髋行前路微创(MIS)全髋置换。本组男性10例,女性11例12髋,年龄50~73岁,=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I期8例,= 4 \* ROMAN \* MERGEFORMAT IV期13例14髋,均为初次髋关节置换;麻醉后取平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