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来了解复杂心理创伤与人格结构解离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i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治疗中出现案主自行产生的隐喻时,就是治疗师进入案主内心世界的关键时刻,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从“隐喻”来了解复杂心理创伤与人格结构解离做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出发,分析了社会支持、养老模式和社会参与程度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起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并且归纳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具体措施。
78 岁的S 师傅策划并操办了自己的80 寿辰.参与寿辰活动者200 多人.S 师傅起念要举办这一聚会,是从腿脚突然剧痛,无法行走,膝盖被查出积水、发炎开始的.伴随身体严重不适的状况,发生了S 师傅与儿媳的争执,继而转化为儿媳与儿子的争吵.
应对是一种持续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以处理被个体认为是超出了其个人资源的内部或外部任务。应对具有文化属性,研究中国人的应对要考虑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对应对方式产生的影响。一是以西方心理学的应对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应对;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出发构建理论基础来研究中国人的应对;三是整合东西方文化的应对思想修订量表。
本研究考察了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因素.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一般疏离感问卷、行为抑制/激活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830 名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老年抑郁情况在其所居住的社区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自感身体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2)老年抑郁与疏离感、自我效能感、行为抑制
本研究通过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和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 definition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HD – tDCS)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干预,旨在探索非认知干预手段在一定周期内持续作用于目标被试的干预效果。
探讨职业价值观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DMSE)的内在机制。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了521 名大学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 法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和自信在职业价值观与CDMSE 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目的性价值观对CDMSE 具有直接效应,手段性价值观对CDMSE 直接效应不显著。
简述了心理观、潜意识观制约着心理学有效性,分析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原理与意义,探讨了用条件反射解释潜意识的心理机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心理学自1879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而且对社会有明确影响的学科。中国的心理学已经跟上了世界步伐。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发展,正在面临500年(工业革命)来最大的巨变。物质生产快速发展带来的人的心理困惑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要障碍。以心理健康服务为中心的应用心理,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