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外周血TCRVβ亚家族谱系表达及意义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湿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Vβ)亚家族的表达,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的特点。 方法:CHB湿证患者组3例,正常组1例。对湿证组采用化湿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半年,观察湿证组治疗前与治疗取效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定量、乙肝病毒标志物和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3例CHB湿证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HBeAg均发生血清学转换;三者HBV-NDA定量均降低或转阴,同时,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由湿证变为非湿证。3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偏低,经治疗后表达升高的亚家族是TCRVβ1(t=7.00,P<0.05)、TCRVβ6.1(t=25.39,P<0.01)、TCRVβ7(t=12.64,P<0.01)、TCRVβ8(t=5.36,P<0.05);3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均偏高,经治疗后表达降低的亚家族是TCRVβ12(t=5.87,P<0.05)、TCRVβ14(t=5.40,P<0.05)。 结论:TCR Vβ的表达异常可能是湿邪的“蒙蔽性”所致,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可能通过调节TCR Vβ的表达,改善免疫识别,激活有效免疫反应来清除病毒.同时TCRVβ1、TCRVβ6.1、TCRVβ7、TCRVβ8可能为识别HBV抗原或引发免疫应答的基因片段,在CHB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治疗组及阿德福韦酯组;每月查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每3个月检测HBV-M、HBV DNA,每6个月检测肝纤维化指标、B超检查肝、脾1次,记录脾脏厚度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的宽度。结果:1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及阿德福韦酯组肝功能均明显恢复,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目的:探讨中草药相关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中草药(土三七4例,其它1例)致HVO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38.3岁,最小6岁,低于国内既往报道;5例患者均以短期内体重增加、腹胀、尿少、肝肿大和腹水为主要表现;腹部B超特点为:肝肿大,肝内回声不均、腹水、门脉流速变慢、肝静脉不同程度狭窄但不符合布加氏综合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学特点,以期总结出临床辨证的“分期论治”模式。方法:按诊断标准,收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00例(暴发期、平台期、坏证期和恢复期各100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和以及聚类分析。结果:(1)由表达频数相对较高的症状体征有:尿黄96.25%,目黄95.25%,身黄94.00%,脘痞90.50%,口臭85.50%,神疲乏力80.7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是“双刃剑”,用得得当,可以减毒增效,用得不当,也可能“减效增毒”。中药的化学成分包含了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这些成分与西药相遇,可以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积极正面的,有助于减毒增效,但是也有一些化学反应起着负面作用,即“减效增毒”,如果我们不知道其中原理和常识,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导致药
目的:观察“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6例,分别给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4周,随访8周,观察有效率,症状及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证候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40例,72.73%)高于对照组(30例,53.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2肝功能:(1)胆红素:两组治疗2周后TBI
慢重肝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对于慢重肝高黄疸的治疗,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黄疸方面,历史悠久,药效独特,临床疗效确切。
生地做为四大怀药之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贾建伟教授运用鲜生地汁治疗慢性肝病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拟对鲜生地汁治疗慢性肝病临床运用进行总结并对其疗效机制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上海人群中TNF-α、TGF-β1和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联。方法:运用PCR-RFLP结合测序的方法,测定了119例健康对照者和169例肝硬化患者TNF-α基因-308G/A,TGF-β 1基因-509T/C、IL-10基因-592A/C的多态性,并确定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NF-α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明显高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慢重肝患者有效率的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5家医院618例患者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临床治疗用药、治疗方法与疗效关系。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为47.36%,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3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方法,慢性重性肝炎治疗中中医药使用率较高,占73.46%,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伴发脂肪肝的研究现状,探讨中医药研究及治疗思路。方法:通过对近代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阐明病毒性肝炎与脂肪肝作为独立的两种疾病,其病因关系、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特征等;通过对中医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通过对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深入分析,提出中医辨治思路。结论: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肝脾同调、湿痰瘀同治为基本治则;标本兼治、补泻结合为基本思路;中西合治、联合用药为治疗趋势”。中医治疗思路应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