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年环流场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地区83个气象台站近30a(1978~2008)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气候特征,并通过EOF分解方法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给出高原汛期降水三种主要空间分布型:南北反相型、全区一致型、东南—西北反相型。最后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南北反相型的异常年的环流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正(负)异常年同期高低层的高度场在波罗的海上空为显著的正(负)距平,而经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上空为明显的负(正)距平,高原高层为偏南(北)风距平,高原上空出现向北(南)偏斜的上升气流,在高原北(南)侧为闭合环流,而南(北)侧为下沉气流。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雷电入侵计算机机房的各种途径进行了分析。指出雷电入侵对网络系统的影响,以及接地系统不良造成的影响,总结了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措施。
使用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P-CCA)方法,基于交叉检验的结果建立了东亚冬季500hPa大尺度环流和我国冬季温度、降水的最优BP-CCA降尺度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我国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表明用东亚冬季500hPa高度场降维后的大尺度环流来解释我国冬季温度,平均距平相关系数(ACC)为0.7左右,最高可达0.9,解释我国冬季降水的平均ACC为0.3左右,最高可达0.7,温度的可预报
利用1951~2007年华东地区14个代表站冬季(12~2月)温度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东地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冬季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前期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和前期春季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分布可作为华东冬季异常冷暖年的前兆信号;夏季北太平
本文用候雨量指标定义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利用1960-2008年福建25站的降水资料,建立了福建春季开汛时间序列,使用相关、功率谱等气候统计方法对其近49年来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还研究了其与后期降水量、前期500hPa环流、海平面气压、海温、低层风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福建春季开汛时间由偏迟向偏早转变的过渡期,而90年代初期以后,它又呈推迟趋势;福建春季开汛时间与福建中北部春季
方差分析是众多短期气候预测方面预报方法中的一种,已应用了很多年,但应用效果不是很好。本文对方差分析在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应用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预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应用规律,使预报准确率从一般的50~60[%]提高到了80[%],从而使这种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具有了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利用孟津气象站1960-2008年共4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模型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最大连续24h降雨量的极值。研究表明,孟津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年最大连续24h降雨量均服从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由耿贝尔法计算可知,该地区15年、30年和50年一遇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1.9℃、42.9℃和43.7℃,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4
利用河南省103个站1956-2008年的降水资料及NCEP的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资料,分析了河南春季降水气候特征,发现河南春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降水随年代呈减少趋势,在春季3、4、5三个月中,4月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同时从短期气候预测角度对河南春季干旱进行了研究:(1)选择严重干旱样本,采用目前最新的ci指数计算河南春旱的分布和演变特征。(2)
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多少直接影响春防期森林火险等级的高低。本文着重从气候变暖以来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场背景分析,偏多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偏少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形势演变,偏多年前期北半球500hPa距平场上极区为大范围正距平,极涡偏弱
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及淮安市10-11月平均气温出现异常偏高的频率明显加速,有高发趋势。其中2006年10-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2℃以上,部分地区偏高4~6℃。2008年偏高1℃以上,部分地区偏高2-4℃。因此本文针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运用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前期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及北半球区极涡面积指数偏小的综合因素,对后期10
本文使用NCEP/NCAR1951-2000年7月300hPa-700hPa五个层次东亚范围高度场资料和甘肃同期17站降水量观测资料,选取了7月最干旱的五个年份(2000、1982、1987、1991、1983),分析了夏季(7月)典型旱年东亚范围300hPa、400hPa、500hPa、600hPa、700hPa五个层次的平均位势高度场、涡度场、散度场、ω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指出甘肃夏季干旱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