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无线远程监测功能

来源 :2010年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远程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介绍了无线远程监测系统随访的优势,然后分析了无线远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不增加医生的负担;减少了门诊患者的随访量等。
其他文献
室内传导阻滞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也是目前临床心电图诊断中比较成熟的部分,介绍了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室除极顺序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等,分析了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室除极顺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等,介绍了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介绍了分支传导阻滞,指出不推荐使用的诊断术语。
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新定义,规范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有助与世界接轨,促进国际交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结合国情应用于临床,不断提高心肌梗死诊治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除颤的起源,其次介绍了体外直流电除颤的发展,然后分析了从体外除颤到置入式除颤的飞跃,指出目前关于心脏除颤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降低相关并发症以及对于心脏复律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心脏电复律及除颤的发展给予无数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无数碎死的患者起死回生,现代除颤及复律技术已经成为大众急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复律除颤的明天将是更加灿烂辉煌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克服除颤的种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目前已研发出一系列定量地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方法,主要包括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和心脏变时性.分别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概述,以上无创方法简便可靠,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各种
本文首先介绍了ACS后恶性VA的发生率和预后,其次介绍了ACS后恶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定义、发病机制、治疗等,介绍了心肌梗死后伴左室功能不全,存在心脏性碎死的风险,血运重建、改善心肌供血能够降低碎死率;积极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远期防治。
本文介绍了各种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阿斯综合征等都可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过多儿茶酚胺,引起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下移,Niagara瀑布样T波,QT间期延长等,并易导致反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就是中枢性交感风暴。
本文首先介绍了ICD介导性交感风暴的定义,其次介绍了发生率和时间窗,然后分析了ICD对心肌的损伤;ICD放电的致痛性和交感神经激活等发生机制,分析了其预后和临床意义,介绍了病因治疗;调整ICD参数,减少或避免ICD误放电等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儿茶酚胺对心脏的生理性作用,其次介绍了儿茶酚胺性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自主神经功能是维持生命、体内环境、心血管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急、慢性交感激活将破坏内环境的稳定,体内过高的儿茶酚胺水平对心脏的机械和电活动均有一定的损伤,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本文首先介绍了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drome)是指心房的激动部分由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附加束(旁路)下传,使心室某一部分心肌预先激动,造成以异常心电生理和伴发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对于发生心动过速,电生理证实存在旁路并参与,但心电图无心室预激波的也属于预激综合征,其次分析了组织学和生理学基础,然后介绍了预激伴发的快速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着众所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心脏起搏技术萌芽破土,厚积薄发,总结、讨论几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并商讨中国心脏起搏的发展战略,其次介绍了枝繁叶茂,春意盎然,正是在学会的积极推动与促进下,心脏起搏技术培训班、手术演示等活动如星星之火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然后介绍了众志成城,十年勃兴,九十年代是中国心脏起搏事业全面推进的时期,无论置入起搏器的类型和数量、生理性起搏器的应用、起搏治疗技术以及适应证的扩展都得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