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0年5-10月份的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海上调查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体长分布、性腺成熟度、性比、摄食等级、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等,并且对其生长率和生长方程进行了分析,简要分析了秋刀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体长范围为108 ~ 344 mm,优势体长组为280~ 300 mm;性腺成熟度主要分布在Ⅱ、Ⅲ期,百分比为41%和36%;秋刀鱼摄食等级主要分布在1、2、3期,分布占总样品的29.46%、43.92%和21.59%;性比接近1:1;雌性优势体长组的个体出现频率明显多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不同种群,生长参数大于3.秋刀鱼体长相对生长率约为0.45%/d,绝对生长率约为1.26 mm/d;秋刀鱼体重相对生长率约为3.18%/d,绝对生长率约为5.12 mm/d.
其他文献
Dicer蛋白属于RNaseⅢ家族成员,具有保守的结构域.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 nt左右的小RNA分子,mi-RNA的成熟是由Dicer蛋白剪切成熟的.Dicer在调控microRNA相关的不同途径发挥独特的功能.有很多证据证明Dicer和mi-RNA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洪泽湖为养护渔业资源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为科学评估资源增殖放流效果,201 1年在洪泽湖设置20个监测站位,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和42户典型渔民捕捞日志统计,重点评估了鲢鱼和鳙鱼这两个品种的增殖放流效果.结果显示:2011年洪泽湖鲢鳙鱼年捕捞量966.5 t,均以Ⅱ龄鱼为主,捕捞强度较大,鲢鱼中Ⅱ龄个体数占总渔获物鲢鱼76%,鳙鱼为78.5%,投入产出比达1:14,通过增殖放流鲢鳙鱼共消减水体总氮
研究了两种温度下添加大黄素对团头鲂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300尾体重为(7.29±0.00)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成4组,其中2组(添加25 mg/kg大黄素组与不添加对照组)为高温组(30±1℃),另外2组(添加25 mg/kg大黄素组与不添加对照组)为常温组(25±1℃),养殖时间为77 d.结果表明:与常温组相比,高温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南海位处我国最南端,又称南中国海,是热带、亚热带的陆缘海。海区辽阔,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发展海洋渔业尚具生产潜力的海区。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海渔业资源的概况,阐述了南海渔业资源利用的进程主要分为初期开发阶段转、充分开发阶段、转向过度开发阶段、衰退阶段,再转向恢复阶段。侧重海洋渔业方面,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分别就捕捞作业量、捕捞产量、捕捞结构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引用和分析,并针对北部
小型渔业对经济、粮食安全和就业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而从事小型渔业的社区面对的是脆弱和不安稳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管理小型渔业是未来全球趋势,且我国单一的渔业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当前的渔情,美国实行的地方自治管理方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鉴于美国采用3海里以内州自治的管理方式,本文通过研究美国阿拉斯加州生计渔业的情况及其管理模式和效果,并对比我国当前的渔业管理,认为区分管理我国小型渔业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国家对民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等海洋经济活动发展较快,需要占用一些渔业海域滩涂。我国有关部门为妥善安置失去渔业海域滩涂的渔民做了大量工作,有力的促进了沿海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现阶段对于"失海失涂"渔民的补偿与安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滩涂产权不明晰、占用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给一些渔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困境。本文归纳整理了9种安置模式,分析了各种安置模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和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纯培养体系还是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在中氮磷比(N/P=4.5)下生长最好,颤藻在低氮磷比(N/P=0.45)下生长最好;氮磷比对藻类的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明显影响,中氮磷比时微囊藻对颤藻的竞争抑制参
根据2008-2011年中国鱿钓船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的生产统计和表层水温(SST)的资料,对渔获量组成和渔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Marine Explorer软件和K-S统计方法对渔场分布与SS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测出各月中心渔场的最适SST.结果表明: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内鱿鱼产量在2-4月份较高,且波动较大;产量主要集中在44°~52°S、60°~65°W海域,约占总产量的70%以上,
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兴凯湖外来大银鱼生活史进行了周年逐月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兴凯湖外来大银鱼为一年生鱼类,繁殖后死亡,未发现2年生个体;大银鱼的繁殖季节在12月至翌年5月,繁殖高峰期在1月.大银鱼雌性繁殖群体体长范围为88 ~225mm,体重范围为2.28 ~39.88 g;绝对繁殖力范围1153 ~36705粒;相对繁殖力范围317 ~ 1568粒/g.自7月始至翌年1月大银鱼种群体长
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重要的头足类渔业之一,对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标准化是对其资源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2000-2010年我国在西南大西洋的产量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