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来源 :2005安徽食品安全博士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在土壤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以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具有前景的、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本文以蛭石和氯丁橡胶为原料,采用溶液插层法将氯丁橡胶插入蛭石层间,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得到剥离型氯丁橡胶/蛭石纳米复合材料。
本文针对TiO2纳米颗粒合成过程,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及其自定义函数功能,模拟了燃烧室中湍流扩散火焰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文章把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准气体,在颗粒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火焰中径向湍流稀释的影响,对产物颗粒直径、聚集块中颗粒的数目等进行了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采用液相多元醇法制备了银纳米线,这种方法的关键步骤是通过调节引入的银晶种的形貌和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量来控制产物的形貌。文章在研究各种反应条件对于产物形貌的影响规律时发现,银线的形成及其形貌控制主要依赖于引入晶种的形貌和加入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诱导作用。
本文研究了采用Fe/Pt/Ag多层膜先驱体技术制备的FePt:Ag纳米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磁学性能与退火温度及Ag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经400℃退火,组份为Fe39Pt39Ag22薄膜中FePt纳米颗粒的结构为面心四方相,矫顽力达到4.77×105A/m,平均晶粒尺寸为6.7nm.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材料系统很可能适用于超高密度磁存储介质。
本文介绍了多孔纳米粘土矿物、纳米高岭土、多孔状纳米煅烧高岭土、纳米级莫来石二氧化硅复合粉体、纳米级高纯莫来石、纳米蒙脱石、聚合物/纳米蒙脱石复合材料等矿物纳米材料方面的研发现状与进展情况,分析了非金属矿物高岭土、膨润土在纳米材料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
本文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一系列BaTi1-xSnxO3固溶体纳米粉末。经XRD物相分析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
本文提出了一种SiC微晶粉体新型合成方法。文章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无限微热源炉,以石英沙、石油焦碳和石墨为原料,一次性低温合成了纯度在88.8-98.7﹪之间的SiC粉体。XRD显示β-SiC含量为75-90﹪;SEM照片显示其微观结构为无定形到半定形SiC颗粒团聚体,颗粒间结合疏松;粒度分析表明绿色样品D50=12130nm,淡黄色样品D50=8090nm,是质量上乘的微晶SiC粉体。
本文在对合肥市污泥处置现状及资源化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资金不足和法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合肥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根本原因的结论。认为健全法制,采取污泥好氧堆肥,农业利用是最佳处置方式,同时应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本文从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设想利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分别从提高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藻类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以及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技术的效率出发,对离子束改良生物-生态修复农业环境污染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尝试为减轻与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对策,为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食品(农产品)安全与生命健康以及农业环境生物-生态安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保障途
研究了钼对盆栽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CK):未施钼;试验1组(Mo1):(每kg土施钼0.15mg);试验2组(Mo2):(每kg土施钼0.30mg)。盆栽小白菜3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其硝酸盐、叶绿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随钼水平的增加,小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显著降低,而小白菜中叶绿素显著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CK相比,施钼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