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管防腐技术在元坝高含硫气田现场试验

来源 :第二届油气田地面工程技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元坝长兴组气藏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和二氧化碳及产水的特性,元坝气田在局部输气管道采用了镍基双金属复合管,并在污水输送管道采用了钢骨架连续增强型塑料复合管.本文对镍基复合管的管线结构,复合工艺、焊接工艺进行了介绍;对钢骨架连续增强型塑料复合管管线结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和预防措施.两种新型复合管在元坝的应用,为高含硫气田开发管输系统提供了更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对卷取机用X22CrMoV12-1扇形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确定了扇形板的调质热处理工艺.采用1040℃油冷,700℃回火的工艺方法满足了该零件所要求的力学性能.
通过重力式单辊喷带机制备成分为Fe73.5Si13.5B9Nb3Cu1非晶带材,并对其进行等温退火处理.等温DSC结果表明重力非晶条带重力非晶条带的等温晶化过程受三维扩散控制的、形核率不断减小的晶化过程,以晶化相的稳态长大过程为主.随着退火温度的增高,纳米晶α-Fe相的晶格常数不断减小,表明固溶在α-Fe晶格中的Si含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α-Fe的晶粒尺寸仅仅略有增加,但α-Fe的形核率上升,导
针对油田高盐采出水的外排与回注,除了降低石油类、COD和SS的含量,还要脱除其中大量的无机盐类,由于采出水中氯根和矿化度均很高,外排将会严重影响油田所处地区的地表水水质,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引起农业减产.本文分别研究了膜脱盐和冷冻脱盐技术对某油田高含盐采出水的处理效果,从处理流程,处置参数,影响因素、脱盐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脱盐工艺,脱盐率达到98%以上,通过在双膜前设
管道输送合硫、含水、天然气原油,使管道在其作用下会发生化学腐蚀、应力腐蚀,造成管线、设备泄漏,人员中毒,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目前采用阴极保护法对管道做防腐处理,在运行中不断优化防腐、通球预膜、加注缓蚀剂、加装腐蚀监测装置等措施.
元坝气田高含硫气井在投产前大都进行了酸压改造,投产初期滞留于井底的酸压作业液随气流逐渐返排至地面,同时还合有硫化氢、油、缓蚀剂、水合物抑制剂等采气工艺附加药剂,形成酸性强、粘度大、成分复杂、难处理的残酸液.元坝高含硫气井残酸处理技术为单井分酸→集中处理→达标回注,即在采集气站利用分酸分离器分离残酸混合物,管输或拉运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管输或拉运至回注站回注.通过跟踪残酸返排情况,根据元坝高
增强塑料复合管被认为是解决酸性气田地面集输管道腐蚀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内衬层、增强层与金属连接接头的耐蚀性能是增强热塑性复合管整体防腐性能的三项决定性因素.本文采用高温高压釜、材料试验机、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和红外光谱仪等设备,研究了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管内衬层、增强层与金属连接接头在酸性油田模拟环境(总压10MPa,H2S分压0.6MPa,CO2分压0.25MPa,80℃)中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
放空火炬系统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安全设施,其作用是燃烧正常生产时和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可燃气体.通过对油田火炬放空天然气现状的调查和回收技术研究,先后回收了温米、丘陵、鄯善、红连、丘东油田的天然气,约52000标方/天,回收混轻约11吨/天,年产值计算2445.96万元,年纯利润1567.92万元,投入产出比1:2.53.实现天然气节能环保的目的,为其它油田推广应用火炬放空气回收利用提供了借
本文就江汉黄场储气库的建设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包括了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认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发展的方向.江汉油田黄场盐穴储气库为川气东送天然气管线的配套工程,主要满足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地区市场的季节调峰和事故应急储备的需要.经过近4年的建设,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工程技术上攻克了埋藏深(> 2000m)、上覆压力高(45MPa)、温度高(83℃)、夹层多(3层)的地质难点,顺利完钻4口储气
坪北油田PX联合站污水处理采用"电化学稳定技术"处理三相污水、生活污水和产建污水,处理后虽然水质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悬浮物含量超标、pH值偏高、预反应器结垢严重及药剂成本偏高等问题.文章从该污水处理站沿途水质、垢样成分及水处理药剂成分三方面分析了预反应器结垢和悬浮物含量过高原因.同时对pH调整剂、无机絮凝剂和有机助凝剂进行了重新评选,并对其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新药剂配方明显改善注入水水质条件,
单基站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针对传统的RTK测量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测量工作需要的情况,冀东油田研究建设了自己的单基站CORS系统.文章介绍了建设单基站CORS系统的必要性、实现过程及工作原理,对坐标转换参数的解算和精度分析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该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