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织机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对于认识东亚晚更新世旧石器文化发展与交流十分重要。透过织机洞遗址石器工业发展的特点,可以把握中国以及东亚地区晚更新世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线,即采用简单的剥片技术,直接剥取不规则形石片作为加工石器的毛坯,以单面加工为主,生产出以刮削器等小型工具为主体的石器组合,这一特点在中国境内及东亚大部分地区贯串了从旧石器中期向晚期发展的整个过程。其形成应该是与东亚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的演化以区域演化为主特点密切相关。中国境内以及东亚各地旧石器时代晚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石片石器传统,是直接继承本地区中期甚至更早的旧石器文化传统发展而來秸咧涞墓叵凳?密切。小石器传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仍继续发展,在中国西南地区出现零台面技术;而在与织机洞遗址邻近的晋南地区,船底型细石核技术则可能也是在其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然而华北北部到朝鲜半岛及日本出现的石叶技术,则很难在小石片石器技术传统中找到来源,而应该是与旧大陆西方交流的结果。楔形石核技术的起源问题目前尚难确定,但其与船底型石核技术在区内分布的特点,则清楚地显示了晚更新世后期东亚各地文化交流的态势。晚更新世后期小石器、石叶、细石器以及零台面技术石器在各地的分布与发展,则是这一阶段旧大陆两侧以及东亚地区内部不同人群之间交流更为频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