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非线性表现

来源 :2008年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线性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并对气候变化中突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论证,提出海洋、雨林在气候变化中达到突变条件的要素,从而得出21世纪末将有较高的突变概率的结论.
其他文献
鉴于主要由发达国家引起的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发展中国家一定要适应气候变化,提高适应能力是紧迫的任务.在中国,干旱和洪涝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种情况,农业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少很多损失,但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如农业新技术的发展,需进一步确定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未来需要建立新的机制,不仅支持各国政府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合作,还要能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在国际、国内都应该
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应该采取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是目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给出了全球及我国观测的气候变化事实,在过去的100年,中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6±0.1℃,区域性降水也发生了趋势性变化.结合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水安全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我国防洪安全、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的可能影响;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将发生改变,将引起水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南涝北旱的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剧,水生
在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迅速开展国际合作,以达成解决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政策框架,这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框架应当能促进技术交流,加强各国的信任与沟通,以和平的方式在全球框架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林业和气候变化有着内在联系,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以生物量形式固定下来,具有碳汇功能,因此林业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全球可行的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相关林业技术,扩大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破坏等,以增强中国减缓气候变化能力仍具有很大潜力.但发挥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潜力还需要改进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
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本文从气候资料和代用资料的不确定性、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全球气候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气候预测和预估的不确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指出了这种条件下我国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开发的气候模型为例,讨论了中国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情况,同时指出利用当今的气候模式进行预测时,在区域尺度上的气候变化预估不确定性相当大.
本文从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论述了目前研究者对于气候变化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对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的内容和模式分析进行了论证.提出在进行的气候变化预测中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气候变化问题和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关系。
本文用两个例子说明了有效运用本地机制预测未来的复杂性。首先对持续的暖冬中极端寒冷事件的季节性预测进行了阐述,随后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格局的急剧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区域气候预报方面存在复杂性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极端气温变化研究中,最新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陆地高、低温事件变化给出了较高的可信度.但是实际上,不论是观测的变化还是模拟的趋势,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陆地表面气温数据资料在某些地区具有不连续性和非均一性,资料序列一般比较短,很多地区缺乏观测记录.对于日气温资料,特别是对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其非均一性还比较难于检测和订正.城市化对地面极端气温记录具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