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贵阳市某中学学生早餐行为现况,研究、设计易于被接受及推广的便携式营养早餐,为改善我市中学生早餐营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贵阳市某中学三个不同年级初中生共365人进行问卷调查;研制便携式营养早餐,并选取其中2个班级作为便携式营养早餐研究试点。结果 1.食用早餐频次:调查的359人中,上学期间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占71.6%,每周5~6次的学生占13.7%,每周小于等于4次的学生占14.7%。各年级中学生的早餐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2,P<0.05);九年级组与七年级组早餐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5,P<0.05)。2.早餐的质量:把早餐食物分为5类,即谷类、蔬菜和水果类、蛋和肉等动物性食物、奶类、豆类,如果食用了上述4~5类食物则说明早餐质量好,如果食用了其中3类则说明早餐质量一般,如果仅食用了其中2类或2类以下则说明早餐质量差[5]。359名学生中早餐质量好、一般、差的比例分别为35.9%、32.1%、32.0%。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间早餐质量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2.138,P>0.05)。3.不吃早餐的原因:42.9%的同学起床后没有食欲及40.1%的同学起床时间太晚是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家长没有准备早餐(7.5%)、节约早餐费(5%)减肥(4.5%)。4.就餐地点:学生主要就餐地点为家、路边摊、学校食堂、边走边吃、教室的人数分别为255人、14人、20人、44人、2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1.0%、3.9%、5.6%、12.3%、7.2%。5.健康早餐行为营养知识:调查的359人中了解不吃早餐会影响生长发育、会导致反应迟钝、导致肥胖的学生分别占67.1%、69.1%、19.5%;但仍有11.7%的学生认为早餐不重要或无所谓。6.359名学生中,首要关注早餐的营养搭配情况、早餐的卫生情况、食物价格、携带便利的人数分别为155人、165人、7人、1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2%、46.0%、1.9%、4.5%,首要关注早餐的服务质量、易于获得或其他的人数分别为1人、3人、1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0.3%、0.8%、3.3%。7.早餐选择的影响因素:359名学生中,首要关注早餐的营养搭配情况、早餐的卫生情况、食物价格、携带便利的人数分别为155人、165人、7人、1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2%、46.0%、1.9%、4.5%。结论贵阳市某中学学生早餐行为有待改善,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关于健康早餐行为宣教;另一方面,参考所研制的便携式营养早餐方案,学校食堂提供既便于携带、符合学生营养需求,也具备较好口感、性价比高的便携式营养早餐是改善中学生营养早餐状况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