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生产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及污染控制对策

来源 :北京金属学会第九届冶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按照国家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分析的方法对钢铁行业全工序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等标污染负荷分析,系统判别钢铁生产主要污染工序及重点污染物,通过企业调研和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介绍了主要污染工序颗粒物(PM2.5)排放特性,提出了钢铁行业废气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对当前中国炼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阐述了科技进步对炼铁工业的推动作用,指出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集成是炼铁工业工程演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通过对高炉炼铁功能的解析与集成,提出了高炉炼铁应当具备优质生铁制造、高效能源转换和消纳、处理废弃物并实现资源化的三个功能.分析了炼铁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探讨了未来炼铁工程设计的理念、理论和方法.21世
烧结成品和高炉槽下筛分产生的共约30-40%含量的返矿,传统上均返回烧结工序重新参与配料、混合制粒、烧结而进行循环利用.本文参考近几年日本住友提出的烧结镶嵌新工艺并针对首钢烧结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京唐料比开展烧结杯试验表明,返矿镶嵌7.5%和21.9%后,垂直烧结速度分别提升5.12和1.39mm/min,但烧结矿转鼓分别降低4.5和4.2个百分,粒径变小但有均匀化趋势.针对长钢料比开展了两个
针对热轧2250生产线飞剪干油润滑系统在工作中存在的润滑点供油量难以精确化、可控化的问题,将原双线式干油润滑系统改造成智能干油润滑系统.改造后的智能干油润滑泵站由主控系统、电动干油泵、压力传感器、电磁给油器和监控系统组成,可实现每个润滑点的定时、定量、单独供油,并可实时检测每个润滑点供油情况,确保对润滑点的供油可靠.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以及汽车用户产品档次的提高,汽车板对热轧原料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首钢迁钢热轧2160产线自汽车板开发以来,"氧化麻点"问题一直是制约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热轧汽车板表面氧化麻点产生原因,并结合首钢迁钢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氧化麻点的控制措施,使迁钢汽车板热轧工序的表面质量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
本文观察并研究了X80钢种在800℃-1200℃不同温度下氧化1min的氧化膜以及氧化圆点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管线钢X80在105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从1050℃开始整个氧化膜层明显增厚抗氧化力下降;在1000℃以下氧化膜内侧区域存在明显的Si,Cr富集带,温度升高到1050℃基体界面开始出现氧化圆点同时内侧元素富集氧化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此种现象主要与Cr2O3进一步氧化形成CrO3有关
通过热轧润滑模拟试验表明,热轧生产使用润滑油后,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均有较大降低,当(运动粘度较高的)HYG-1型润滑油浓度分别为1.0%,2.0%,4.0%时,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别降低了7.5%,17.1%,10.8%;使用相同浓度的HYG-3型润滑油时,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了6.42%~12.5%(叙述形式的一致性?).因为HYG-1型润滑油粘度高,油膜更容易附着在圆
本文使用TC-500氧氮分析仪就手动进样模式测定微碳锰铁中的氮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分析微碳锰铁中氦含量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助熔剂类型及加入量的选择、分析延迟时间的设置、分析样品质量、分析功率的设置等.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得到了较低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保证了微碳锰铁氮含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了实际生产中的分析要求.
本文采用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热导法测定无氧铜中的氢含量,对分析功率、助熔剂、样品制备以及标样选择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石墨坩埚预脱气功率为3.5kW,分析功率为3.0kW.实验中,在电子天平上称取0.5-1.0g左右的样品,用混酸浸泡5分钟,捞出后加纯净水用超声波反复清洗2-3次,每次约15秒,再将样品浸入丙酮中超声波清洗30秒左右,然后取出冷风吹干或者晾干.样品分析时选用钢标样并通过多点校正进行
采用扫描电镜EBSD技术对热轧带钢截面氧化铁皮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氧化铁皮样品制备过程中易破碎、导电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氧化铁皮样品整套制备方法技术;在EBSD面扫描中通过选择氧化铁皮晶体学参数、利用结构信息区分各相的方式,实现精确定量表征氧化铁皮的形貌、相组成和晶粒尺寸等显微结构特征.
本文研究了利用烧结大烟道废气进行热风烧结时合理的废气氧含量、废气温度,以及热风烧结面积.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废气氧含量和废气温度对烧结料层碳燃烧及料层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利用自主开发的加热炉研究了热风烧结面积对烧结矿质量和烧结指标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循环废气温度控制在300~350℃,最高不高于400℃,最低不低于250℃;循环废气中的氧含量控制在19%以上,最低不低于17%.热风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