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进样分析微碳锰铁中氮含量探讨

来源 :北京金属学会第九届冶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TC-500氧氮分析仪就手动进样模式测定微碳锰铁中的氮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分析微碳锰铁中氦含量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助熔剂类型及加入量的选择、分析延迟时间的设置、分析样品质量、分析功率的设置等.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得到了较低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保证了微碳锰铁氮含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了实际生产中的分析要求.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在高炉中影响煤焦燃烧或气化反应性的因素,对表征煤焦结构(孔隙结构和微晶结构)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对比.N2吸附法研究煤焦的孔隙结构相比于CO2吸附法成熟、可信度大,但测量范围窄;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样品的制备要求高,后续图像处理复杂,但能最直接地观测到煤焦晶格条纹分布情况,可清晰地表征煤焦微晶结构的局部特征;X射线衍射法使用范围广,检测费用适宜,但对标准样的依赖程度大;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岢岚、官地、西部聚合三种煤进行热萃取分离生产超精煤(HyperCoals),反应温度350℃,反应时间1h,并用多种方法对超精煤的成分、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超精煤的灰分极低,挥发分较高,热解时开始失重温度远低于原煤,表明其含有较多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岢岚和官地超精煤的燃烧性能优于原煤,而西部聚合超精煤反应性较原煤低,这可能是煤中挥发分和灰分中矿物质共
2015年,世界高炉炼铁产量为11.5295亿吨,其中国外全部产量为4.615亿吨,占总量的40%.与直接还原和熔融还原相比,高炉工艺仍占统治地位.全球范围呈现高炉原燃料质量下降,对应的措施是改进炉料结构,提高原燃料的利用效率,控制有害元素,复合喷吹等.信息化智能化炼铁是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各种实用技术在不断开发应用过程中.重视高炉操作者素质和技能,提高高炉操作控制水平.
本文基于固体燃料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行为,建立了燃料有效热值的计算模型.通过兰炭粉与阳泉无烟煤的有效热值和减排能力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兰炭粉代替阳泉无烟煤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兰炭粉用于高炉喷吹具有很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本文回顾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对当前中国炼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阐述了科技进步对炼铁工业的推动作用,指出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集成是炼铁工业工程演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力.通过对高炉炼铁功能的解析与集成,提出了高炉炼铁应当具备优质生铁制造、高效能源转换和消纳、处理废弃物并实现资源化的三个功能.分析了炼铁工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探讨了未来炼铁工程设计的理念、理论和方法.21世
烧结成品和高炉槽下筛分产生的共约30-40%含量的返矿,传统上均返回烧结工序重新参与配料、混合制粒、烧结而进行循环利用.本文参考近几年日本住友提出的烧结镶嵌新工艺并针对首钢烧结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针对京唐料比开展烧结杯试验表明,返矿镶嵌7.5%和21.9%后,垂直烧结速度分别提升5.12和1.39mm/min,但烧结矿转鼓分别降低4.5和4.2个百分,粒径变小但有均匀化趋势.针对长钢料比开展了两个
针对热轧2250生产线飞剪干油润滑系统在工作中存在的润滑点供油量难以精确化、可控化的问题,将原双线式干油润滑系统改造成智能干油润滑系统.改造后的智能干油润滑泵站由主控系统、电动干油泵、压力传感器、电磁给油器和监控系统组成,可实现每个润滑点的定时、定量、单独供油,并可实时检测每个润滑点供油情况,确保对润滑点的供油可靠.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以及汽车用户产品档次的提高,汽车板对热轧原料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首钢迁钢热轧2160产线自汽车板开发以来,"氧化麻点"问题一直是制约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热轧汽车板表面氧化麻点产生原因,并结合首钢迁钢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氧化麻点的控制措施,使迁钢汽车板热轧工序的表面质量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
本文观察并研究了X80钢种在800℃-1200℃不同温度下氧化1min的氧化膜以及氧化圆点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管线钢X80在105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从1050℃开始整个氧化膜层明显增厚抗氧化力下降;在1000℃以下氧化膜内侧区域存在明显的Si,Cr富集带,温度升高到1050℃基体界面开始出现氧化圆点同时内侧元素富集氧化膜完整性遭到破坏,此种现象主要与Cr2O3进一步氧化形成CrO3有关
通过热轧润滑模拟试验表明,热轧生产使用润滑油后,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均有较大降低,当(运动粘度较高的)HYG-1型润滑油浓度分别为1.0%,2.0%,4.0%时,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分别降低了7.5%,17.1%,10.8%;使用相同浓度的HYG-3型润滑油时,2个试验圆盘之间的接触压力降低了6.42%~12.5%(叙述形式的一致性?).因为HYG-1型润滑油粘度高,油膜更容易附着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