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航员进入太空飞行过程中将遭受诸如微重力、太空辐射、强震动、昼夜更替快等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妨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之前,关于太空飞行中这些空间环境因素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增强的报道已有不少,然而关于微重力效应等导致氧化应激的机理及病因学研究却是很少。另外,通过地基模型重复真实太空环境对机体造成影响的现象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吊尾模型将大鼠吊尾7天模拟短期微重力效应的影响。对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中OH自由基、丙二醛(MDA)水平测定以及组织切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OH自由基及MDA水平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LPO)增强,组织局部有一定损伤。其中,OH自由基通过水杨酸捕获等量生成2,3-及2,5-二羟基苯甲酸,然后采用HPLC-ECD检测,结果:尾组较对照组OH自由基水平明显升高(纹状体,n=15,P<0.01;海马,n=12,P<0.05);MDA通过试剂盒测定, 结果:吊尾组中MDA含量明显升高[纹状体,(42.52±1.39)nmol/mL vs(35.60±1.64)nmol/mL,n=6,P<0.001;海马,(37.89±1.97)nmol/mL,n=5Vs(33.00±1.63)nmol/mL,n=6,P<0.01]。这些结果一方面重现了真实微重力的作用现象,另一方面也证实所建立模拟微重力模型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但仅有20-40%的空间生长晶体的质量优于地面生长的晶体。笔者认为,主要是缺乏对晶体生长本征特性的了解。众所周知,晶体生长速度由界面附近流体运动和界面生长动力学的耦合效应所决定的。本文在不考虑重力对流和表面张力对流的极端条件下,理论上用参量分析法,首次定量研究本征生长速度的非线性效应。采用动力学Peclet参量Pke分析界面形态扰动的临界角
含有0.5%LaB6的原位合成(TiB+La2O3)/Ti在拉伸过程中观察了变形亚结构特点。在原位拉伸过程中,不断增加拉伸应变,观察到了位错的动态变化,滑移特征以及应力诱发马氏体的转变。分析了螺旋状位错的开动和滑移。在应变控制的拉伸过程中观察到了(111)孪晶型马氏体和{111}型变形孪晶。
空间科学是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也是科技先进国家竞相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本文在分析国际空间领域发展趋势、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设想,包括拟开展的科学问题和对应的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并希望通过科学卫星计划的实施,为推动科学文化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嫦娥1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1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生产出4TB科学应用数据产品。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
静电纺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改变纤维的组成和形貌,容易制成对目标分子(离子)选择性吸附的高效吸附剂。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吸、脱附快等特性,使用方便,容易再生。本课题组研制了系列电纺纳米纤维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环境和健康相关领域。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针对苯系列的污染物,我们纺制了以聚苯乙烯为吸附活性组分的纳米纤维,考察其对空气中苯系列污染物的吸脱附特性。
光生物反应器(Photo-bioreactor,PB)对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BLSS)的物质循环与气体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内部变化和外部扰动对PB运行的影响,需要把它设计成为闭环控制系统,因此除了对PB本身的动态特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外,还需要对它的控制器开展深入研究。
空间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包括微重力、辐射、磁场等构成的复杂环境。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必然会对处于该环境中的生物体产生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空间飞行能够导致染色体的畸变,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植物表型的突变。DNA甲基化调节途径在生物体对抗环境因素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空间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体很可能也会发生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尤其是DNA甲基化的变化。与哺乳动物不同,植物固着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只有
目的:研究重力改变对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分离获得血小板。利用超低速离心机和细胞旋转培养装置(RCCS)分别对血小板进行超重(8G)和模拟微重处理。通过血小板的聚集实验、流动腔(Flow chamber)实验以及小鼠尾出血实验检测超重或模拟微重处理后体外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粘附功能和体内血小板的生理止血功能,并对超重处理导致死亡小鼠的心、脑、肺等进
失重性肌萎缩是载人航天中影响航天员健康和任务完成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但迄今仍未发现行之有效的对抗措施。因此,研究失重性肌萎缩的形成机制就成为了该领域的重要攻关课题。Dystrophin基因是已知的最大的人类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起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DMD)。该基因编码的Dystrophin膜蛋白可以将细胞外基质同细胞内骨架肌动蛋白相连接从而传递力学信号,在骨骼肌生长发育和出生后
为了探索空间环境的诱变机理的特点和趋势,我们将水稻种子进行了多次返回式卫星和航天飞船搭载,通过对当代植株的分析观测空间飞行对水稻植物种子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以前的研究结果发现,空间环境生物学效应不但能出现在基因组上,还能放映在基因组甲基化层面上,那么能否在蛋白质组表达谱上有所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空间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变化的特征,我们利用荧光差异显示双向电泳等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以及聚类、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