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房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kj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药品管理,给医院带来效益.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药品管理一直是医院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药品管理是实物管理,且消耗量大,如流程操作不当,管理疏漏,就会给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机网络管理可以堵住手工管理的漏洞.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和医院药房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存在问题.
其他文献
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一种口服有效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破裂、溶解.但其普通剂型有在水中微溶、生物利用度较差、起效慢等不足,我们将阿莫西林制成分散片.其在水中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及服用方便等特点,使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其处方进行筛选,对优选处方分散均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据文献报道,研究者发现,平均每100个医嘱中就有5.3个发生用药错误,平均每天发生0.3个用药错误.通过处方分析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处方书写不合格问题,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故我们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3月共31607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erytheomycin)已应用40余年,由于对酸不稳定性等缺陷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的诞生克服了这些缺陷,极大改善了抗菌活性,目前已成为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阿奇霉素是半合成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游离碱供口服,乳糖酸盐供注射,比红霉素抗菌谱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动脉血气特点为低氧血症伴/不伴高碳酸血症,氧疗和使用呼吸兴奋剂是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手段.氧疗虽然可以改善缺氧,但不能纠正CO2潴留.尼可刹米作为一种呼吸兴奋剂,具有使用方便、经济、易于临床推广使用.但因其疗效不一,
临床药学是一门医药结合型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要求药师运用药物学、药剂学、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有关知识及技能结合临床医学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配合、帮助医生、护士、病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儿童的身体指标与组织器官处于不断发育成熟的阶段,有些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儿童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反应各有不同,就同一个体而言,完全相同的给药方案,
精密肝切片培养技术(precision-cut liver slices culture,PCLS)是一种将组织切片机与动态器官培养系统相结合的新技术,它在亚器官的水平上,研究化合物的代谢,测定CYPmRNA诱导,既避免其它器官或组织对肝脏代谢的影响,维持细胞间及细胞与基质间的联系,又保持了游离肝细胞的功能特点,是一种简单、经济的体外实验方法.对此,本文就其在药物代谢和毒理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本
研究表明神经组织S-100β蛋白的血清浓度与脑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被用于评价脑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判断,但尚未见以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作为指标来评价糖皮质激素对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是否有治疗作用的文献.我们利用SD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应用对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脑损害的保护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TGC)具有广谱、低毒、高效及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近年来临床使用极为广泛,是治疗G-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随着临床对该类抗生素普遍的大量应用、甚至过度使用,是导致临床耐药菌分离株不断上升,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日渐增多,临床治疗效果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TGC消耗与细菌的耐药性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对
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以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增加,对患儿术后恢复不利.因此,对小儿进行术后镇痛,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小儿术后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椐了解,目前小儿开展的术后镇痛远不如成人,一方面是对小儿疼痛的危害认识不足,而且缺乏有效的疼痛测量方法,另一方面,医生及家长对麻醉性镇痛药在儿科临床上使用的种种顾虑,使小儿术后疼痛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笔者就本院近5年麻醉性镇痛药使
肾炎四味片为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制剂,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2册(WS3-B-2345-97).我们在原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没有细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本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使工艺更加合理,质量更加稳定.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