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聚力模型的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304465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周疲劳(low-cycle-fatigue,LCF)裂纹扩展中,由于载荷很大,材料通常处于非弹性状态。这种情况下,尽管人们在Paris Law等模型上做了很多修改,但传统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仍不足以描述其裂纹扩展了。因而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准确、可靠的计算模型来预测低周疲劳裂纹扩展。最近,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内聚力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低周疲劳裂纹扩展,但是当裂纹扩展速率很大,应力强度因子接近断裂韧性时,所有的这些模型都不能统一地描述疲劳和断裂过程,因而不再适用。
其他文献
2507双相不锈钢因良好耐蚀性易于与其他钢种产生电偶腐蚀倾向,流动环境下双相不锈钢与其他钢种电偶腐蚀行为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零电阻电流计等手段比较了3.5% NaCl溶液中流动对17-4PH/2507偶对和527A20/2507偶对电偶腐蚀的影响.发现17-4PH/2507偶对电偶腐蚀倾向较低,而527A20/2507偶对电偶腐蚀倾向明显.流动对17-4PH/2507偶对的电偶腐蚀没
钢铁材料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强度等级,从以往常用的Q235、Q345等较低强度等级钢材,发展到如今的Q690,甚至屈服强度1000 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材,钢铁材料从合金成分设计和显微组织形貌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其断裂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有一些看似奇异的现象出现.
会议
油井管在服役工况下,受到腐蚀性介质,含CO2、H2S和Cl-,井下高温、高压环境的共同作用。油井管在井下的不可见性,使得油井管的破坏程度很难预测。一旦油井管发生破坏,就会造成整口井的报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介绍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发展现状,再在腐蚀疲劳共同作用下,对油井管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进行研究。试验采用三点弯曲法,在确定试样尺寸后进行ANSYS应力场模拟的基础上,分别对比大气环境和腐
通过光学显微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Fe-18Cr-18Mn-0.63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对显微组织和相应的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用钢首先进行了1050℃保温1h的固溶处理,然后对部分试样分别进行变形量为20%和50%的冷轧处理,冷变形和未冷变形的冷轧板被机加工成拉伸试样,对拉伸试样进行850℃分别保温1h、8h、24h和48h的处理后在CMT5105的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上在室温下进行拉伸测
本文采用SEM和XRD等分析了AlxCoCrFeNi (x=0.15,0.6)在600℃/25MPa超临界水中氧化400h后的氧化行为,并与HR3C比较.发现所有合金表面氧化物均有由Fe2O3、尖晶石型氧化物组成.并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表面氧化物颗粒增大,氧化膜厚度也随之增加.Al0.15、HR3C表面形成双层氧化物,而Al0.6表面为单层氧化膜.并且,随着Al含量的增加,氧化膜厚度减小,表明Al
为了研究碳钢的断裂过程和海水浸泽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带不同割口尺寸的钢试件进行三点或四点弯曲加载,与在位拉伸扫描电镜微细观测,实验得到其宏观力学性能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和材料细微观形貌特征。由实验数据进行各种力学参量计算,如试件割口附近应力强度因子及韧度,裂纹扩展长度与应力强度因子等参量随载荷的变化规律。通过塑性滑移线场模型,对其试件的承载能力进行预估计算。借助细观损伤理论对海水浸泽碳钢试件断裂的
本文研究模拟体液腐蚀对医用植入钛合金Ti-6Al-4V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超声对称拉压疲劳,开展了Ti-6Al-4V在三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105~109周次范围内的疲劳性能。这三种环境条件分别为:(i)实验室大气;(ii)模拟体液浸泡预腐蚀30天;(iii)加载过程中模拟体液实时喷注。结果显示,疲劳循环超过107周次后,仍然发生疲劳断裂,并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三种不试验环境同条件下的
本文选取了六种不同厚度(厚度范围:0.1-2 mm)的[111]多滑移、[001]多滑移、[233]共面双滑移、[112]共轭双滑移、[017]临界双滑移和[345]单滑移取向的铜单晶体样品,对其进行单向拉伸实验,研究了其力学行为的取向与尺寸效应.
AZ41镁合金牺牲阳极主要用于淡水中钢质工件的保护.本文采用低压移液技术进行多次转注提高熔体的纯度,减少熔体的各种夹杂,并采用半连续铸造工艺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浇铸工艺.研究半连续铸造工艺中的浇铸温度,冷却水压力,浇铸速度对镁牺牲阳极组织和电化学质量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研究镁牺牲阳极的腐蚀形貌和腐蚀后的金相组织,分析了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的镁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
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天然生物材料魁蚶贝壳,该贝壳属于双壳纲。对贝壳平行于生长线(放射肋)方向和垂直于生长线方向的横截面进行了微观结构观察,对贝壳不同层面的物相进行了XRD分析,分析了魁蚶贝壳不同取向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并根据压痕形貌计算和分析了相应的压痕韧性和增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