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教科书与教育传统的现代转化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清末民初修身科及教科书的研究,学者们已经从"臣民-公民"和"家-国"的社会历史变迁视角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则将视角转换到与社会历史情境相关的个人生存情境上,探查修身教科书所折射出来的教育传统的现代转化过程.首先,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使得传统教育以"通人"为目标的整体课程观变成了分科式专业课程;同时,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以伦理学、生理卫生学和科学心理学拆解了传统修身教育的身心合一观和贯通生存情境的道德意识,"身"不再是"己"的完整存在,而是现代体育卫生观念下的躯体;而不断凸显的社会伦理和国家意识使得近代道德教育由传统的"修身"转向了"公民"塑形.余论部分对近代教育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进行反思.然而检视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经验,则会发现传统"修身"的心性精神可作为构建现代公民平等人格的观念基础.
其他文献
教科书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国家政治、主体文化传承创新的法定范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媒介.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教科书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分析和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结构、培养目标的科学教科书设计理念、方法、实现途径等,是把核心素养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到学科教学过程的现实问题.
教科书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社会体现,如何选择、组织、呈现教材内容体现了教科书文本逻辑与生活逻辑对立统一的价值取向.教科书的文本逻辑表现为文本的历史逻辑、知识逻辑和叙述逻辑三个方面,而生活逻辑表现在内容的事实逻辑、儿童的经验逻辑和社会的思想逻辑三个方面.实现文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协同发展,通过教科书使静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内化为社会遵行的动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实践社会的文化知识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基础教育领域已使用多年,但存在科学性不足,缺少跨学科思维、内容具有滞后性,缺少创新性等问题.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的出台.明确规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应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着手.同时对教材编写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分析教材问题,探寻解决之路,以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16年重新编写的鄂教版语文教材(7-9年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脱离的"缺位"现象.如何让核心素养"归位"到教科书中去,真正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着地的土壤,成为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点之中.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核心素养"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中掀起一股热潮.但人们在思考讨论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同时对何为核心素养、为何提出以及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还存在疑惑.核心素养提出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基础教育教材提出了反思传统教材、培养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的挑战,基于此应进一步凸显教材内容科学性,严格教材资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成为现代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已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其原因的分析,阐明在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落实到各个学科中,重视每一个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生提高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为什么时代进步的今天,却要回过头来重新品读这些书呢?而本文以《最新国文教科书(初小)》为例,谈一谈《最新国文教科书(初小)》中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希望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建议:首先,立足于生活,真正的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放低姿态和要求,让教材服务于儿童,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帮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其次,放大眼界,不只是盯着眼前的分数,更应该看到未来需要什
长征后的共产党以微弱之力,如何能在短期内成功地动员千百万农民拥护共产党、献身共产党事业?通过什么将散漫的小农组织变成支持共产党的中坚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在乡村的组织和动员的工具?根据地教科书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武器,是动员和组织民众的最有效的工具,它在普及党的理念、宣传党的政策、确立党的领导过程中,为一个弱小政党的崛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对教科书高度重视、教科书强烈的意识形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族群问题.台湾基本上是一个由移民所组成的社会,所有住民依照父系来源,可分为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四大族群.这种分类是19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为台湾社会普遍接受的方式.过去60余年来台湾的族群意识,有随着社会变迁及政治转型而变动的现象,教科书中的族群意识型态也随着社会上主流族群意识的转换而流动.1987年以前是"大汉族中心"意识,外省人、闽南人、客家人合称为"汉族",但
1932-1933年,闽西工农民主政府文化部初编《共产儿童读本》,经徐特立审阅,修改后成为中央人民教育委员部编写出版的苏区第一套统编通用小学教材.在戎马倥偬的革命岁月里,《共产儿童读本》大量书写了歌颂红军及优待红军家属、明确红色革命及消灭阶级敌人、拥护红色苏维埃及展现红色新生活、参加红色群众组织及介绍红色领袖列宁等红色内容.《共产儿童读本》立足于儿童目前是参加阶级斗争的一员,同时也是共产主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