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教材展望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科书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a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核心素养"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中掀起一股热潮.但人们在思考讨论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同时对何为核心素养、为何提出以及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还存在疑惑.核心素养提出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基础教育教材提出了反思传统教材、培养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的挑战,基于此应进一步凸显教材内容科学性,严格教材资格审查,基于核心素养重新审定教材,加强教科书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近百年来178篇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数量历时变化、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通过研究发现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研究的文献数量由少至多,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重点越显集中,视角与方法日趋多元化.同时也发现,研究方法存在不规范、理论研究薄弱、深度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对今后教科书的研究趋势提出思考与建议.
近代以降,随着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和中国政治体制的更新变革,许多颇负盛名的一流学者文人"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纷纷投身或参与到历史教科书的编辑与出版之中,推动着近代历史教科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革新.历史教科书承载了更多的民族和国家的意志.在清末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学活动都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展开的.
1922年,新学制颁布,《修身》被《公民》所取代.公民教科书根据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规律编排,相比《修身》而言,《公民》教科书的体裁体例更为丰富,格式更加规范.在内容上,1923-1927年的《公民》教科书紧紧围绕公民教育,以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陶冶人民情操,给思品课程带来了新气象.但是受到党化教育的影响,1932年后的《公民》教科书,涉及道德、公民训练及教育、党义、制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宪法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港澳地区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门中学的历史课程经历了重要的转变.在近年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澳门有必要根据本地的"基本学力要求",编写符合自己需要的历史教材.在历史课程的体系上,未来尤其要恰当处理澳门史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将澳门史融入中国史.在教材的结构上,初中和高中应采用双循环,并避免简单重复;不应为澳门史编写独立的教材,而要将澳门史融
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贡献,主要通过学科的具体化——课程教材与教学来实现.其中教科书又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科书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举措和手段,是课程标准引领教师和教学的桥梁.没有优质教科书,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充溢着核心素养,都不能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呼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要区分学科内容与教科书内容,要精选同时具备学科价值和核心素养发展价值
长期以来,教科书编写一直是遵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在面对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下,这一传统的教科书编写理念也遭遇了亟待破解的困境,表现在:实践中最容易陷入到学科本位;在知识量剧增的现实下,教科书内容选择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对学生能力或素养的发展上往往力不从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当下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成为了我国课程改革的首要追求,当然也成为了教科书编写的重要理念.
教科书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国家政治、主体文化传承创新的法定范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媒介.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教科书是培养公民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分析和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结构、培养目标的科学教科书设计理念、方法、实现途径等,是把核心素养理论研究成果落实到学科教学过程的现实问题.
教科书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社会体现,如何选择、组织、呈现教材内容体现了教科书文本逻辑与生活逻辑对立统一的价值取向.教科书的文本逻辑表现为文本的历史逻辑、知识逻辑和叙述逻辑三个方面,而生活逻辑表现在内容的事实逻辑、儿童的经验逻辑和社会的思想逻辑三个方面.实现文本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协同发展,通过教科书使静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内化为社会遵行的动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实践社会的文化知识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在基础教育领域已使用多年,但存在科学性不足,缺少跨学科思维、内容具有滞后性,缺少创新性等问题.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的出台.明确规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应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着手.同时对教材编写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分析教材问题,探寻解决之路,以期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16年重新编写的鄂教版语文教材(7-9年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脱离的"缺位"现象.如何让核心素养"归位"到教科书中去,真正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着地的土壤,成为教材编写过程中的重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