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砂轮轴向大切深缓进给磨削的磨损特征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磨粒技术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以砂轮转速、工件转速、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变化因素对轴向大切深缓进给磨削进行了正交试验,并以砂轮磨损为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此外,采用显微镜对砂轮表面磨损情况、已加工件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观测,分析了小砂轮轴向大切深缓进给磨削加工工程陶瓷的去除机理。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小砂轮的磨损形式和磨损规律,并以砂轮磨损为目标函数对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金刚石小砂轮的主切削区、过渡切屑区和修磨区存在摩擦磨损,磨粒破碎和结合剂破碎三种基本耗损形式的比重不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砂轮磨损都基本随着磨削深度、工件转速、进给速度的增大而变大,但随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变小。磨削参数对小砂轮磨损的影响主次顺序是磨削深度、进给速度、砂轮转速和工件转速。分析了氮化硅陶瓷的已加工表面的形貌和断面形貌。轴向大切深缓进给磨削加工过程中陶瓷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去除,同时也存在一些塑性去除的痕迹。断面形貌除了20至50μm的变质层厚度存在裂纹缺陷外,基体部分没有发现宏观裂纹;变质层和基体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界线,沿着分界线存在一些横向微裂纹等缺陷。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双向预压应力下对陶瓷试件进行磨削的新型加工方法。通过施加双向预压应力来限制加工过程中裂纹的扩展,从而降低陶瓷材料加工损伤,实现陶瓷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磨削过程中材料主要以粉末化去除和脆性去除两种形式去除,磨削深度较小时前者占主导地位,较大时后者占主导地位。磨削过程由粉末化去除向脆性去除转化的临界磨削深度发生了变化,预压应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临界磨削深度。施加预压应力之后,磨削
本文采用电镀CBN铰刀开展9Cr18单因素铰晰试验,研究加工参数对扭矩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9Cr18铰晰加工中已加工表面的创成机制进行研究。9Cr18马氏体不锈钢铰晰加工过程中,材料主要以耕犁形式去除,工件表面产生裂纹及凹坑等表面缺陷;当工具转速从500r/min增大至1000r/min时,裂纹及凹坑等缺陷明显减少,已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当工具转速从500r/min增大至1000r/min时
本文开展了仿真高频感应钎焊热管砂轮基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探究感应钎焊参数对磨粒应力分布的影响,由此确定热管砂轮高频感应钎焊的优化参数组合,确保磨料层在钎焊过程中钎焊质量的一致性.研究内容包括:感应加热器结构的设计;高频感应钎焊热管砂轮仿真模型的建立;电流大小、加热间隙、线圈夹角三个参数对热管砂轮高频感应钎焊温度分布的影响.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当线圈夹角取134°时,电流为
本文基于修整过程,砂轮形貌,磨削参数对单颗切厚的影响,建立新的单颗切厚模型,并且分别进行了单层钎焊金刚石修整试验和磨削SiC陶瓷试验。探究机械化学修整对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规律,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理,为优化砂轮制造方案、机械化学修整工艺、磨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随着累计修整深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当修正量达到425μm,材料主要以延性方式去除,对SiC陶瓷材料实现了真正
确定了超声换能器的结构,采用解析法推导了换能器的频率方程和放大系数公式,并确定了超声换能器的各尺寸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换能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谐响应分、导纳特性分析分别获得了换能器的谐振频率、振型与前后输出端的幅频曲线和导纳特性曲线。通过实验对换能器进行了阻抗和振幅的测量,其可稳定输出工作频率25.3kHz,振幅为4.2μm,验证了设计方法及思路的正确性。
本文以加工表面粗糙度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切削速度、切深、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数学模型,获得表面粗糙度对切削参数的响应曲面图,选择了最优切削参数组合。研究表明,最优切削参数组合为:Vc=17.O1m/min,切深为ap=8μm,进给量为f=0.12mm/rev.
介绍了具有微切削刃阵列的球头铣刀制造方法,建立了曲面微阵列结构的几何参数模型,对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微切削刃刃口沟槽角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砂轮的V型尖端角度民和微切削刃位置角θ0对微沟槽角度α的影响最大,球刀半径R、砂轮半径r,微磨削深度ap几乎没有影响。建立微切削刃阵列的球头铣刀在S轴铣削加工中工件表面的实际加工沟槽角度计算公式。通过实际加工,说明具有微切削刃阵列的球头铣刀可以应用到具有
使用直径为0.9mm、表层电镀500#粒度磨粒的微磨棒对垂直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面的微磨削加工,通过对微磨削亚表面塑性变形层的微观组织观察得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剪切滑移发生在沿着晶格内部的晶面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得出:随着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微磨削切向磨削力、法向磨削力和亚表面损伤深度均呈增大趋势:进给速度大时,砂轮堵塞严重,磨削表面出现明显的震痕,亚表面损伤也大;磨削深度
利用槽铣削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了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粗晶AL1060和细晶AL1060零件铣削力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粗细晶AL1060零件微铣削力及表面质量随切削参数不同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转折点数据及影响程度机理分析。不同切削参数下,细晶AL1060零件比粗晶AL1060零件的铣削力要大,表面质量更好。晶粒尺寸对微铣削加工过程影响显著,晶粒越细,其铣削力越大,表面质量越好。
论文以3D打印铝合金格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格栅件磨料流加工夹具,利用自行研制的磨料流加工机床和磨料介质,在2MPa挤推压力下对此零件外表面和内孔表面进行磨料流抛光。针对3D打印铝合金格栅结构特点,设计了磨料流抛光专用夹具,开展了磨料流加工3D打印格栅件探索性试验。抛光20分钟后,格栅表面质量改善效果显著;格栅内孔表面熔覆层被去除,且未发现边缘过抛现象。由此可见,磨料流加工技术可实现铝合金3D工件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