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体系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体系的提出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政治会议上的讲话,他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对于课程思政体系下的英语教学研究较少,有对“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有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及反思”研究,有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还未有涉及到“课程思政体系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教育部推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教书育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提升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考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必须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探究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各学科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辛苦、学生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中华文化典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经历史淘洗而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经典,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风貌,是中国人生存、发展的文化养料。于是,重视教育的人们又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国学经典。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经典诵读教育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很多教师的重视,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提炼隐含于教材的思想方法,纳入到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当中占有十分重的地位,不仅有利于增加英语知识、扩大学生词汇量,也是学生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学习用英语进行思维的重途径。英语阅读对于培养中国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自2016年以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逐渐走入中学英语课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英语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认可,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能跳级学习比自己高2至3个年级的数学课程。然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数学教育也同样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单一被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创新能力不高,面对实际问题时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需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自行寻找和整理
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非常重的意义。可是,回顾以往高中化学教学,我们发现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研究性学习,十分依赖老师的教导;因此,当前教师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研究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受到政府极大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全球化时代,英语的重性日益受到凸显,英语已经成为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与时代发展的求还不相一致。在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素养的现象还十分突出,过分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的传授,忽视英语教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对人才接受教育程度的求越来越高,对于参加社会工作的建设者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希望学生拥有分析、评价、整合问题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教师教授而习得的,必须通过切身体验和问题的解决来获得,问题教学法恰恰能够为培养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奠定基础。再者,当今社会虽然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阶段,但教育的手段以及观念并未完全与时俱进,当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着“短视性”问题,“高分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