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洱海保护与鱼鹰文化保全的生态史

来源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魅力无穷的洱海,是人们反复认识与利用的一个场地.在洱海环境保护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鱼鹰文化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够把它分离出去.因为鱼鹰捕鱼是反映生态完整性的一个指标.鱼鹰驯化、鱼鹰捕鱼,白族对之情感、文化认同等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是那里居住的人们世世代代循环与共生的产物,是大理白族人民积累和培育的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由于多方面原因,甘肃省民族地区至今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的基本状况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不协调的现象仍比较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事业的发展与各族群众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仍较大,民族地区安定和谐的局面仍然需要精心维护,可以说,民族工作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牢牢抓住“一带一路”
中国古代对人类的区分,人群的区分,人种的区分,没有二十世纪以来苏俄、西方学术架构下"民族"意义的概念,有的仅是方位与地域、地区、地方的概念,所谓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东南西北是方位,蛮狄戎夷是代表四种不同生活方式,合起来代称各自方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洮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洮河是黄河文明的母亲河.中国是多族群国家,洮河是多族群形成的摇篮,特别是汉藏语系各族群的
现代人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及形式可以概括为12个字:田野调查、参与观察、写民族志.其中,进行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的目的,从专业训练的角度讲,可以认为是人类学者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修得;而从田野信息获取角度讲,则是反映地方性知识体系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所谓反映地方性知识的资料,大致包括以下五类:调查地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刊行的统计年鉴、地方志、文史资料、档案卷宗、报刊杂志等公开出版物;各类碑刻谱牒、契约文书
在吐蕃有源远流长的撰写专门医学通史和医学人物传记的传统.公元8世纪以来,尤其是公元12世纪以后吐蕃的学者们撰写的医学史著作非常之多,仅流传至今的就达百部之多.它们有很多优点:首先如视野开阔,取材广泛,这些医史的著作者们不仅将吐蕃本身的,还把他们所知道的周边所有地域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传统的地区的情况都包罗进去.尤其是对印度(rgyagar)医学史部分的记述及其独特价值,向来受到高度认可.在新德里科
"中华民族"已经从一个法学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但还不是一个宪法概念.作为法律概念的"中华民族",主要具有宣示意义而非规范意义.只有将"中华民族"写入《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才能从基本法律层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为"中华民族"入宪创造条件,最终为实现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统一确立法律规范系统.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历算学中的一枚瑰宝.它是本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它民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直到现在,仍独立地逐年编制自己的历书,从事对农牧业的生产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五个方面.
"一带一路"既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又是富国强民的重要决策,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有着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深厚基础。其内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指导,统筹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地方、部门与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因而,贵州古驿道沿线民族文化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会议
"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处于其核心区和重要依托的民族地区,将极大地提高其开放水平。这种开放水平的提高是否利于民族地区最低收入阶层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贫困减缓?文章基于贸易一贫困的视角分析了民族地区的贸易与贫困的关系,基本结论是,贸易开放通过经济增长渠道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但如果贸易开放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会抵消其减贫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通过包容性绿色开放策略实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共享"一带
通过白族先民对弥苴河传统保护治理的梳理和总结,人们对这一保护治理工程有了粗略的了解。这一工程,从最初的防治洪涝灾害,便于生产和开垦,进而发展成为以防洪为主的防灾利用的综合性工程。治河非一日一时之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改进,各个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论的总结和实践都在改进,如河工机构、措施和制度,也随时代及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改进,由明初的军民集体领导方法,演化为河工局、河工委员会、水利委员会
立足于生态文明实质,生态扶贫的内涵显然包括三大要素:其一是生态,其二是文化,其三是两者相互磨合后所形成的生计方式.研究表明,这三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展开生态扶贫不仅要对这三者做到精确掌握,还要准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这样的认识为依据,具体选择和实施相应的扶贫手段和方法,才能确保扶贫行动不仅可以收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生态维护与绿色发展的和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