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 SCSIO ZJ63中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挖掘

来源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一株深海来源的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ichus sp.SCSIO ZJ63基因组序列中挖掘到一个Pictet-Spengler反应酶编码基因acwB,将其在异源宿主E.coli BL21(DE3)中表达时可以产生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1-酰基-3-羧基-β-咔啉和1-酰基-β-咔啉.进一步对acwB附近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上游依次存在一个转座酶编码基因acwT和辅酶A连接酶编码基因acwA;下游依次存在一个脱羧酶编码基因acwC和甲基转移酶编码基因acwD,这几个基因的功能和组织排布与已鉴定的β-咔啉生物碱marinacarboline的基因簇类似,因此推断其能够产生marinacarboline类似物.目前正敲除acwT以解除其对该疑似基因簇的抑制,从而激活该沉默基因簇,获得目标β-咔啉生物碱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基因治疗药物INN命名的一般性原则,针对16种现有的基因治疗药物的INN,提出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完整CADN和简略CADN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立一种便于处理的CADN选定方法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凹凸棒复合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凹凸棒复合氯消毒剂和强力消毒灵按照不同的稀释度稀释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禽巴氏杆菌、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鸡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兔化弱毒分别作用不同时间,进行抑菌、杀毒效果的检测.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试验评价该消毒剂的安全性.结果:凹凸棒复合氯消毒剂在不同稀释倍数下对细菌和病毒
目的:检索分析国内外关于骨水泥加入万古霉素的相关文献,为治疗骨髓炎等骨科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设计检索策略和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PubMed、SCI、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最终纳入的文献的文章类型、年代、研究内容、被引频次和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文献1941篇,纳入分析430篇.文献的总量呈上升
本文建立了多种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活性跟踪对近千种海绵提取物的筛选及分离纯化,从而得到了几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抗癌活性物质,采用不同抗肿瘤活性追踪法从海绵中分离得到了几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癌细胞分化诱导活性的smenospongine类、具有激活p21启动子活性的aaptamine类、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活性stellettin类、以及具有克服癌细胞多药耐药活性的honulacton
探讨新型化合物JD和紫杉醇联用对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109的体内外增殖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JD与紫杉醇联用对指数增殖期的 EC109的影响,应用中效原理(Chou-Talalay)进行统计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JD与紫杉醇联用对EC10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s检查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价两药联用对EC109的体内增殖抑制效应.MTT法
目的 克隆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e sapporoensis)蜂毒丝氨酸蛋白酶(Bs-VSP)基因,并从粗毒中分离出该蛋白,阐明其抗血栓活性。方法 从小峰熊蜂毒腺cDNA文库中筛选出Bs-VSP基因,以PCR技术扩增其完整cDNA,进行克隆、测序分析,采用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系统分离纯化Bs-VSP蛋白,对纯品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分析序列特征,并采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
Stel B (Stellettin B) was isolated from marine sponge Jaspis stellifera.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on 39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JFCR39).Stel B exhibited highly potent inhibition
Our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of Inula japonica Thunb (I.japonica) h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sthmatic activities.Recently,we isolated 1,6α-dihydroxy-4αH-1,10-secoeudesma-5(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