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钢钒1750m3高炉高MgO炉渣组分优化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不同MgO含量对高钛型炉渣粘度、熔化性温度的影响,通过优化炉渣二元、三元碱度,使炉渣熔化性温度显著下降,渣中带铁率降低.生产实践表明,在MgO含量为9.5%左右时,炉渣二元碱度至1.0~1.03,三元碱度1.35~1.40比较适宜,渣铁分离良好,渣中低价钛含量减少,炉渣脱硫能力变化较小,渣中带铁率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炼铁烧结终点智能控制“BRP模糊控制器和TPR、BTP控制策略模型”的设计思路、控制模式、调整方式的研究及对杭钢2×105m2烧结机在稳定工况和节能减排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烧结终点涉及到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各个风箱的废气温度、大烟道的总管废气温度、烧结机速度、圆辊布料器给料速度、分段式布料器闸门开度、料层厚度、主抽风机转速及风门开度、历史数据库等。
通过实践和摸索,依靠技术攻关和创新,不断更新操作理念,持续优化操作参数,从工艺技术运行管理上总结保持4号高炉稳定顺行的措施.提出保证高炉顺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协作。在高炉操作方面,以高炉稳定顺行为核心,强化高炉操作技术的提升和精益化的操作管理。大矿批、大角度装料制度,是高炉合理均匀布料、稳定煤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确保炉况顺行、改善生产技术指标的有效措施。加强筛网管理,减少粉末入炉,满足
太钢5号高炉投产9年来的生产过程可大概分为以下3个阶段:开炉投产1~3年探索大型高炉生产操作规律,并逐步强化;第3~6年稳定高产期;第6~9年受行业影响控产及护炉初期.5号高炉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实践,期间达到过月均煤比200kg/t,年均产量10900t/d的成功生产,并逐步建立大型高炉炉况稳定性的判定标准,总结定检休、送风操作控制要点,并提出5号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生产操作和组织管理的要求,为太钢
正常生产的高炉通常需要适当的冶炼强度以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并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关于高炉降低冶炼强度操作的报道不多,特别是长期低冶炼强度及其对高炉顺行的影响和操作上的应对办法.重钢炼铁厂正常生产时的冶炼强度控制在1.10-1.20t/m3·d之间,但在环保搬迁后的2010年1 至5月及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两次均进行过长达近半年的低强度冶炼(平均冶炼强度0.85t/m3
对重钢3号高炉(2500m3)不改全焦冶炼长期休复风操作及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休风前高炉炉况,休风料的设计,休风后的管理,复风后炉况的恢复及操作经验总结等情况.通过精心准备及管理,高炉在长期休风60小时后复风不到12小时即恢复正常生产.对进行中低钒钛矿冶炼的高炉,长期休风前必须进行退钒钛矿配比,降低渣铁含钛量,有条件的高炉可改普通矿冶炼,本次休风前1个冶炼周期退钒钛球配比至2%,为复风后渣铁
本文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5500m3大高炉在全风状态下,成功处理风口突发断水事故,并在热态下完成风口送水,风口无一烧损.通过分析断水原因,总结处理经验,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笔者认为2014年12月1日凌晨曹妃甸地区大风降温,温度下降幅度较大,同时由于受炉底、炉缸冷却效果需求,闭式冷却塔喷淋降温用工业水给水温度降至18℃,且4#闭式冷却塔距离泵组的管道形成相对较长,有可能造成循环水流量相对偏小。在外界温
本文介绍了重钢2号高炉打水停炉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多数打水降料线停炉过程中一开始便放散煤气不同的是,此次是在料线到达炉腹部位时才开始放散煤气.较传统方式更经济、更环保.本次降料面停炉历时17h04min,累计耗风271.6万m3,累计打水1556t,累计回收煤气8h25min,回收煤气约172万m3,相当于减少CO2排放63.7万m3,整个过程比较成功,达到安全、有序、经济、环保停炉的目标。本
本文采用旋转粘度法测量了CaO-SiO2-Al2O3-9mass%MgO-TiO2五元渣系在不同Al2O3含量和不同Al2O3/SiO2时TiO2含量从1mass%增加5mass%对炉渣粘度和流动性温度的变化,并计算了实验炉渣的粘滞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TiO2作为碱性氧化物,提高TiO2含量至5mass%有利于降低炉渣粘度,在高Al2O3含量的炉渣中,增加适当的TiO2能有效的降低炉渣的粘滞活化
1#高炉在原燃料条件变差和炉料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对上下部制度进行系列调整,并配合其它制度的优化,使炉内气流分布均衡,生产强化和经济指标改善,从而适应了外围条件的变化,收到了预期的调控效果.
对重钢1号高炉闷炉过程和复产后快速恢复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闷炉过程中闷炉前的洗炉、闷炉料的计算和投放、休风前渣铁排放、休风期间的保温措施和效果、复风后上下部制度的选择以及进程的掌控等几个关键环节的把控至关重要,关键环节的缜密控制为此次闷炉后炉况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