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大肠杆菌的分离与病原的鉴定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鹦鹉的肝脏中采集病料,经选择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动物实验,因子血清型鉴定,药敏实验等,证明分离到的具有很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为086:K61K62,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头孢氨苄等抗生素最敏感,可做为防止鹦鹉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其他文献
鸭肠炎病毒(DEV)鸭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有限稀释法三次克隆,获得两株稳定分泌DE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B和2G,经鉴定两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为IgM和IgG1亚类,腹水ELISA效价均达到1:10以上.以2G单抗腹水为基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DEV标准毒感染的鸭胚成纤维
对一株从初步诊断为鸭浆膜炎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病原学研究,通过对该菌的表型、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禽的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急性败血症、亚急性浆膜炎型和慢性肉芽肿型,多发生于禽类的幼龄阶段或育成期,多种禽鸟易感.2004年4月,江门市某信鸽养殖户饲养的信鸽发生一种以眼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眼型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我们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
本实验通过对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几个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为10/0.2ml~10/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
2003年5~6月间,新疆某信鸽群暴发了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疫情,经病原分离和鉴定证明,该疫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分离的毒株经毒力测定ELD=10/0.1ml,用分离的毒株对13日龄的非免疫鸡进行攻毒试验,可致40﹪的鸡死亡.
近年来,新疆地区在养鸡业发展的带动下,其它家禽的养殖例如肉鸽、鸭、鹅、鸵鸟等其它家禽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养殖数量迅速扩大,在天山南北均出现大中型养鸭场和养鹅场.与此同时,在禽病的流行方面,除了原有的鸡的传染病病严重流行外,鸽、鸭、鹅等家禽的疾病也开始在新疆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自1999年以来,对新疆不同地区送检病死禽进行了剖检、病料采集、病原分离和诊断等工作,共计诊断肉鸡养殖场
随机抽样临床禽病确诊病例375份,其中新城疫及混合感染病例230份,且随季节变化呈正态分布趋势.分别于7d、21d、35d、63d接种HB1+H、Lasota+H52、Lasota+H52、Mukteswer免疫程序能够提供72.3﹪的保护力.特异性IgG与聚肌胞等组合治疗方法有效率最高达92﹪.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它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99年以来,在很多养鸡密集地区,新城疫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流行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发病情况较以前有较大的变化;发病主要集中在3-10天、25天后的肉仔鸡和20-40天、180-350天的产蛋鸡群.
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亚型(HPAIV H5)人工感染SPF鸡、肉鸡,采集发病死亡鸡心、肝、脾、肺、肾、胸肌、腿肌、气管、骨髓、直肠,分别采用荧光RT-PCR和鸡胚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对其病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取组织脏器均检出HPAIV H5,其中以肾脏含毒量最高.通过该试验数据不仅可以了解各组织脏器中病毒分布状况,为进出口贸易、国内鸡肉产品检测提供最佳的采样、监管模式,同时为疫病的诊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