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与再振兴背景下大连面临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探讨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门户和东北最大的沿海城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应当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对大连实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政策和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分析当前东北振兴总体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对2003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系列中央文件对东北及大连的定位和政策支持进行梳理,概括了大连市对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大连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大连创新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
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空间扩张的研究,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1992、2002和2012年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提取中国新疆-中亚-西亚25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像元,从城市像元的时空变化类型、空间扩张强度的速率和程度及城市形态紧凑度指数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形态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中国新疆和西亚的城市空间以外延型扩张
人口分布的时空模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基础,是合理制定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和NLCD数据中提取居住用地信息,将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建立定量关系,在1000m格网尺度上实现2002和2012年份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的空间化模拟.采用重心模型和偏移-分享模型识别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内部差异.结果 表明:(1)基于DMSP/OLS最佳阈
采用GIS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1999年到2014年的中国各年GDP中心变化情况,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仍在逐年增大,但存在放缓的趋势;基于研究影响GDP因素的文献,结合2013年各省数据,总结出25个与人均GDP有关的因素,并利用探索性回归法和地理加权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制定中国女性婴儿不同地域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5个单位测定的287例健康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3.215,P=0.00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GB)是控制城市蔓延的重要手段,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塑造城市内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市为例,统筹考虑城市历年人口、经济和用地变化,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预测城市用地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专家打分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技术对无锡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综合土地生态
Shif-share分析法能够评价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选取两个连续不同的时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反映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本文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江苏、浙江、上海制造业2007~2010年以及2010~2013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化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表明,江苏制造业整体优势凸显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及其研究框架对于理解短期危机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响应、调整和变化过程以及区域经济系统长期适应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视角.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区域经济弹性迅速成为区域研究的热门议题,目前已成为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新方向.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长期存在的体制刚性、结构惯性、创新乏力等根深蒂固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本文尝试从演化视角对已有区域经济弹性研究框架进行了梳
公路交通网络是城市群空间组织的骨架,对城市群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时政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句法,以公路网络交通为基础,从全局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局部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公路网络空间协同发展评价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两轴多节点,网状廊道”的路网形态模式,区域路网可达性体现出不平
在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资源效率、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的效率综合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不同生产环节的效率具有明显的流域特征,且流域生产环节效率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效应;②流域资源效率具有“马太效应”特点,而清洁生产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梯度特征,且末端治理效率呈现出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