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的网络体系--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fielove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交通网络是城市群空间组织的骨架,对城市群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时政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句法,以公路网络交通为基础,从全局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局部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公路网络空间协同发展评价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两轴多节点,网状廊道”的路网形态模式,区域路网可达性体现出不平衡性;(2)局部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两环一带多节点”的城市层级体系;(3)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度较低,研究区域内空间发展有待进一步整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针对性的空间发展对策,希望通过城市公路交通的重构建立多尺度的网络体系,促进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我国城市群城市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城市群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其他文献
旅游产业业态的空间集聚是旅游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因素。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景区依托型村落苟各庄村旅游业态集聚的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化过程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产业业态持续集聚过程和类型不断丰富的过程。(2)以旅游城镇住宿接待业态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基础,伴随着与之相配套延伸业态和支撑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植入和集聚的过程。(3)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中国人文地理学视角下饮食文化发展进行回顾,总结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起步阶段(2001~2009年)和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饮食文化发展的地理因素、饮食文化生产、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文化与消费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分析。文章进一步指出,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饮食文化研究起步晚、发展快,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下迈出了新的步伐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
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空间扩张的研究,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1992、2002和2012年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借助GIS技术支持,提取中国新疆-中亚-西亚25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像元,从城市像元的时空变化类型、空间扩张强度的速率和程度及城市形态紧凑度指数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形态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中国新疆和西亚的城市空间以外延型扩张
人口分布的时空模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基础,是合理制定区域人口、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卫星数据和NLCD数据中提取居住用地信息,将像元DN值与人口统计数据建立定量关系,在1000m格网尺度上实现2002和2012年份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口分布的空间化模拟.采用重心模型和偏移-分享模型识别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内部差异.结果 表明:(1)基于DMSP/OLS最佳阈
采用GIS空间统计方法考察了1999年到2014年的中国各年GDP中心变化情况,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仍在逐年增大,但存在放缓的趋势;基于研究影响GDP因素的文献,结合2013年各省数据,总结出25个与人均GDP有关的因素,并利用探索性回归法和地理加权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制定中国女性婴儿不同地域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5个单位测定的287例健康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3.215,P=0.00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GB)是控制城市蔓延的重要手段,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塑造城市内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市为例,统筹考虑城市历年人口、经济和用地变化,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预测城市用地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专家打分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技术对无锡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综合土地生态
Shif-share分析法能够评价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选取两个连续不同的时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反映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本文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江苏、浙江、上海制造业2007~2010年以及2010~2013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化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表明,江苏制造业整体优势凸显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及其研究框架对于理解短期危机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响应、调整和变化过程以及区域经济系统长期适应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视角.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区域经济弹性迅速成为区域研究的热门议题,目前已成为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新方向.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长期存在的体制刚性、结构惯性、创新乏力等根深蒂固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本文尝试从演化视角对已有区域经济弹性研究框架进行了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