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5μm波段子带间跃迁的AlxGa1-xN/GaN多量子阱结构的材料生长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多量子阱结构的子带间跃迁(ISBT)是电子吸收光子从量子阱导带中的基态子带到激发态子带之间的跃迁,其在光探测器,电光调制器和光开关等光电器件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钇铁石榴石(YIG)与Ag电极低温共烧,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YIG系列铁氧体材料。借助XRD、SEM和网络分析仪等技术手段研究了Bi3+对YIG铁氧体的体积密度、相组成、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3+取代可以降低YIG铁氧体的烧结温度,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该铁氧体材料的介电性能。在Bi3+取代所有组成范围内,XRD显示了单一石榴石结构。l000℃烧结成分为Y2.6 B
本文设计和生长了一种新型的双沟道(D-C)AlInN/GaN异质结,该结构具有高电子迁移率、低面电阻和高面电阻均匀性等优异电学性能。采用这种结构制备的D-c AIInN/GaN HEMT最大输出电流为980maA/mm。D-c AIInN/GaN HEMT具有良好的栅控能力,夹断电压为-6.2V,当栅压为-2V和-4V时存在两个跨导极值点。另外,本文研究了未钝化的D-C AIInN/GaN HEM
我们分别开展了2.3MeV20Ne8+离子和5.0MeV84K19+离子辐照GaN样品的实验.并对实验样品进行了高分辨XRD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这两种离子辐照剂量的增大,GaN高分辨XRD谱(0001)衍射峰的峰位出现了向小角侧的有规律的移动。并在较高剂量时衍射峰发生分裂。本文对衍射峰的峰位的移动、峰形的变化这些现象反映的辐照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电子能损与核能损各自在晶格损伤中的作用。
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增长,人们对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无源接入光网络被认为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随着光网络的发展和微精细加工技术的成熟,光微机电系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微机电系统的智能分光器,应用于无源光接入网络中,动态的根据用户的需求分配光信号,通过仿真可以看出.提出的新型智能分光器可以有效提高接入网络的性能。
随着Ⅲ-Ⅴ族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度逐渐向SOC演进,工作频率逐渐进入THz波段,半导体工艺即将突破20m,单片集成电路的在片测试技术已经成为阻碍单片集成电路技术继续突破的瓶颈问题。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GH单片低噪声放大器作为待测件,通过自主搭建的Up to 110GHk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测试平台实现60GHk单片集成电路在片S参数与噪声系数测试,最终实际测试结果不
随着Ⅲ-Ⅴ族单片集成电路技术的集成度、工作频率以及半导体工艺的飞速突破,以及对高速无线传输渴望,处于“非大气窗口”的60GHz技术掀起了一场Multi-Gigabit短距离无线传输“风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通过自主搭建基于OOK调制体制60GHz通信系统前端应用演示系统,以及基于QPSK调制体制的60GHk通信系统前端应用演示系统,充分验证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GHk单片集成
采用4,4’-biS(2,2-diphenylvinyl)-1,1’-bibenyl(DPVBi)与N.N’-Bis(naphthalene-1-yl)-N.N’bis(phenyl)-benzidine(NPB)为共混主体材料,蓝光染料4,4’-bis[2-(4-(N,N-diphenylamino)phenyl)vinyl]biphenyl(DOAVBi)和橙光染料5,6,11,12-tetr
我们对ZnO材料及其发光器件研究已十余年,近年来又了开展A1N、InN材料制备研究。ZnO研究方面:我们自行设计加工了znO生长专用MOCVD系统,该系统直接采用O2气为氧源,不引入其他元素,有利于n型、p犁掺杂和载流子浓度的控制。为了克服DEZn预反应问题,该系统反应室安装了两个特殊设计的源喷枪,将O2和DEZn直接喷淋在衬底片上反应生长,不进行混气。同时为了解决ZnO材料p型掺杂问题,该MOC
近些年,InAs/GaSb II型超晶格材料很多方面的性质已经得到研究,本文中,我们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淀积(MOCVD)的方法在GaSb衬底上生长InAs/GaSb超品格,测得的光致发光谱和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得到的表面形貌图表明,我们制备的超晶格可以响应10μm的长波,且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
利用能量为2.5MeV的电子束沿生长方向(0001)对GaN/Al2O3异质结外延层进行电子辐照,辐照剂量分别为1×1015/cm2和5×1015/cm2。辐照后,用光致发光谱(PL)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未经辐照的样品,辐照后样品的固有中性硅施主束缚激子峰对应的强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峰强减小量与电子束剂量的变化呈线性关系。辐照后的样品在3.492eV处出现一个新的峰,这个峰的出现与氮空位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