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的治疗

来源 :2001全国肝纤维化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近二年来中西医结合抗纤维化治疗的临床观察,谈一点作者的体会.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以指导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根据美国肝病学会2000年标准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40名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37例,患者确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0.5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年(2个月~12年).临床症状以乏力最为多见(67.5﹪,27/40),其次为黄疸(60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组成的扶正祛邪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42例做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中、重度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42例做对照.治疗组加用扶正祛邪中药煎剂,其它治疗药物2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以及肝功能ALT、AST、TBILA/G比值的变化.结果:
目的:从肝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角度,探讨中药丹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用丹参单体IH764-3对体外培养的HSC进行干预,细胞增殖采用MTT法,细胞凋亡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及TUNEL检测.结果:MTT显示IH764-3具有明显的抑制HSC增殖的作用;电镜下可见IH764-3作用组的HSC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显示IH764-3作用组的HS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
目的:对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进行研究,从中医角度找出肝纤维化全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思路、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例慢性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阳虚型与阴虚型,测定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对肝纤维化指标和中医分型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84例阴虚型组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均高于阳虚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脾脏大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4例经肝活检已确定肝纤维化分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门静脉主干内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同时测量脾脏长径及厚径.结果:随纤维化程度增加,门静脉主干内径渐增宽,其S4期测值为(1.46±0.13)均明显大于其它各期测值;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渐减慢,其S4期测值为(13.25±2.34
目的:研究肝癌病变临床转化过程,分析肝癌死亡常见原因,探讨肝癌合理治疗模式,寻求肝癌有效预防和阻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9年度554例肝癌临床资料,结合过去临床研究,讨论肝癌防治观点.结果: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癌患者92.6﹪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其中76.0﹪表现抗HBe阳性,67.2﹪曾有慢性肝炎病史,87.2﹪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说明HBV感染可呈无症状携
作者在常规护肝利胆,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的"软肝消症散"对肝炎肝纤维化进行治疗,观察其血清肝纤四项指标变化情况,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乙肝同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为探讨其影响及促发因素,本文将作者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特征加以分析,试图寻找其规律性的因素.
肝硬化是一种以慢性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的治疗,笔者着重于中医治疗,疏肝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化瘀.实践证明此法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失代偿期的治疗要发挥西医西药之优势,中药治疗以弥补西医西药之不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取得良好效果.典型病例说明,益气活血化瘀法,使肝硬化有重获形态学治愈的可能性.
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就中医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辨治思路谈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