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肝纤维化指标分析及中医病机探讨

来源 :2001全国肝纤维化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进行研究,从中医角度找出肝纤维化全过程的特征与规律,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思路、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例慢性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分为阳虚型与阴虚型,测定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对肝纤维化指标和中医分型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84例阴虚型组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均高于阳虚型组(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脏体阴而用阳,病态时多为阳气有余而阴血不足.本文结果提示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是肝阴虚损,滋阴潜阳是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方法.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观察和证实中药益肝煎剂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疗效,并探讨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本研究观察了益肝煎剂及其组方中药丹参,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变的影响.
目的:为了研究肝炎平对肝纤维化是否有保护作用,我们采用了CCl所致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了肝炎平对大鼠胶原纤维作用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动物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70-250g.试剂:CCl临用前配成40﹪植物油液.药物:肝炎平由我校肝病研究所提供.本校中药房制成片剂,实验前研成粉末后配成1.2g/ml的溶液.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动物分为:A组(肝炎平预防组)、B组(肝炎平中期治疗
目的:探讨茅台酒诱导大鼠金属硫蛋白的产生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分别灌茅台酒和普通白酒后,再给予四氯化碳损伤,观察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茅台酒对经四氯化碳损伤后的大鼠可增加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降低肝脏丙二醛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结论:茅台酒能诱导大鼠肝脏产生金属硫蛋白,对抗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具有抗脂质
目的:探讨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TGFβ1活性影响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作用于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以[3]H-TdR掺入法观察肝星状细胞增殖,以貂肺上皮细胞株Mv-1-LU增殖抑制实验测定培养上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活性.结果:福尔肝6号和秋水仙碱药物血清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TGFβ1活性,福尔肝6号药物血清组优于秋水仙碱药物血清组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方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乙醇、玉米油、吡唑等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Ⅰ型胶原的分布,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酒情性肝病大鼠模型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以AST变化为显著,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在汇管区有少量Ⅰ型胶原的分布,部分向小叶内延伸,正常组大鼠几乎无Ⅰ型胶原mRNA表达,模型组有明显表达,清肝活血方高剂量组Ⅰ
目的:探讨益肝煎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Ⅳ型(ColⅠ,ColⅣ)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0﹪四氯化碳(CCl)皮下注射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将8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秋水仙碱组(C组)和益肝煎剂组(D组)各20只.后两组于造模的同时开始给药,观察10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显著ColⅠ、ColⅣ表达.用半定量分级和显色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慢肝消在细胞分子水平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采用HSC-T细胞系,经乙醛作用后于24小时后观察中药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于24、36、48、72小时分别观察中药对细胞内钙浓度及pH值变化的干预作用.结果:中药组与乙醛组相比,G期细胞增加了8.8﹪,S期和GM期细胞分别减少8.1﹪和1.8﹪.乙醛作用于HSC24小时胞内钙浓度已有上升,到72小时逐渐达到高峰.HSC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以指导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根据美国肝病学会2000年标准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40名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女性37例,患者确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0.5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年(2个月~12年).临床症状以乏力最为多见(67.5﹪,27/40),其次为黄疸(60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组成的扶正祛邪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42例做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中、重度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42例做对照.治疗组加用扶正祛邪中药煎剂,其它治疗药物2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以及肝功能ALT、AST、TBILA/G比值的变化.结果:
目的:从肝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角度,探讨中药丹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用丹参单体IH764-3对体外培养的HSC进行干预,细胞增殖采用MTT法,细胞凋亡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及TUNEL检测.结果:MTT显示IH764-3具有明显的抑制HSC增殖的作用;电镜下可见IH764-3作用组的HSC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显示IH764-3作用组的HS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