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研究及振动特性分析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拉桥的拉索在风雨环境中易发生低频的大幅振动,称为风雨激振.各国研究者在多座桥梁上观测到了这一现象,并建立了多种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对该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工程实际.李寿英建立了运动水线连续弹性拉索风雨激振理论模型,比较全面地反映拉索风雨激振的特征,但不利于对拉索的参振模态进行分析,这样就不能够对拉索的风雨激振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假设拉索与水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库仑阻尼力和线性黏滞阻尼力的基础上,对李寿英建立的理论模型作进一步的改进,并将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以及试验研究总结的拉索风雨激振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理论分析的结果与现场实测和试验研究的结果比较吻合,说明本文的理论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实际的拉索风雨激振现象,建立理论模型时所作的假设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在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学员仅仅掌握当前所学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不会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学员的认知特点、工作经历,依托互联网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贯彻建构主义理念,把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步变为多媒体、网络化、虚拟化,结合内容创造适合知识学习的环境模式.
任职教育在本质上是素质教育,它是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的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对学历教育的升华和提高.它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和拓宽受教育者的知识、才能,使他们的素质由学历教育的基础层次向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任职需要发展.本文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以此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是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并对任职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给机房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内容的探析发现,传统教学理念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代创新型计算机人才教育.借鉴西方高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际,介绍了以教学评价体系为切入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无需额外能源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循环冷却水,在电力、石油、核能等行业中均有重要应用.其概念早在19世纪中叶就被提出,随后塔型也由方形、圆柱形等发展为双曲线型.1965年英国渡桥电厂冷却塔发生倒塌事故,调查认为,倒塌原因主要归结为没有考虑脉动风作用和群塔干扰效应而带来的设计强度不足,因而导致迎风面子午向钢筋的拉破坏。本文建立与渡桥电厂冷却塔同壁厚、同高度、同筒底直径和相同人字柱的双曲线
近年来,武汉大学结构风工程研究所在高层、高耸结构抗风研究与工程咨询中发现并提炼出若干科学问题,进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这些问题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对输电塔线体系风荷载模型与风振响应分析方法,通过测得塔上各控制点的风振响应及线的动张力,进而在识别出体系低阶频率与阻尼的基础上,采用逆虚拟激励法,反演得到格构式输电塔顺、横、扭三维频域风荷载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揭示了在l×104~1.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vehicle and bridge safety issues,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wind,bridge and vehicles.A three-dimensional suspens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both static and a
文章根据风工程研究十分关注的台风近地边界层风特性分析的需求,从近几年获取的多个台风近地层风观测数据计算研究结果,结合台风特有的非均匀涡旋环流的风场结构特征和风数据高频采样仪器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工程抗风研究中对台风风观测数据可靠性和代表性判别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对工程风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基础数据质量检验、处理的方法,初步提出了应用于工程抗台风研究的基础数据样本有效完整率标准以及台风强风数据代表性的判别依
我国的STI(上海台风研究所)所整编的《热带气旋年鉴》对台风中心最大风速的测量以前使用的是2min的平均时距,近年则主要使用lOmin的平均时距;各国所用的风荷载规范中基本风速所使用的平均时距也各有差异,主要有3s、lOmin和th这三种。由于不同时距风速的振幅、方差、脉动特征以及在各类下垫面的表现等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下垫面、不同时距风速之间的转换系数也有差异。文章利用峙仔岛塔近一年的
涡激振动是大跨度桥梁在低风速下很容易出现的一种风致振动现象,涡激振动带有自激性质,但振动的结构反过来会对涡脱形成某种反馈作用,使得涡振振幅受到限制,因此涡激共振是一种带有自激性质的风致限幅振动.尽管涡激振动不至于短期内导致桥梁垮塌,但由于是低风速下常容易发生的振动,且振幅之大足以影响行车安全,因而在施工或者成桥阶段避免涡激共振或限制其振幅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抑制涡激振动的措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