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结果的识别与应用

来源 :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低渗透油藏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特性,使得试井解释结果多解性比较多见,严重干扰了试井资料的应用.针对试井解释结果多解性问题,利用系统分析理论深入剖析了试井资料解释多解性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多解性的识别与判断框图,提出了将试井解释结果与生产概况、地质情况相结合,从而识别真实解、消除多解性影响的方法.运用本文提供的思路及研究方法成功识别了实例井的真实解,消除了多解性的干扰,准确获取了储层信息,指导措施、平面注采调整、分层注水调整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姬塬油田罗1区长8油藏储层微裂缝发育及非均质性使油水井间矛盾加剧,微裂缝见水井增多,调控难度大导致单井及井组产能损失.前期以单井为对象的单方向调剖,有效率低、控水效果不佳,为此,开展了罗1区油水井双向堵水研究.通过对罗1区长8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研究区油井的水淹机理,理清油水井之间的注采关系,通过分析验证,划分水淹油井见水类型,确定选井选层条件,理清油水井双向调剖机理,建立双向堵水调剖思路,进
H57区块作为姬塬地区长8油藏典型区块,自2007年建产以来,先后经历了试验建产、规模开发及目前的稳产阶段,油藏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水驱状况整体较好,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仍然存在制约水驱效果的各种因素,物性差异、剖面矛盾、平面矛盾、层间矛盾逐步凸显,因此针对姬塬油田H57区块长8油藏开展水驱特征研究,摸清水驱特征及影响因素,提高水驱效率,制定有效的改善水驱特征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油藏,但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差,油井普遍低产低效,如何提高单井产量是该油藏面临的难题,为了探索新的重复压裂技术,近年来开展混合水体积压裂新工艺实验,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压裂后能够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促使油井见效,本文主要从该工艺特点、影响因素、适应性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进一步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新途
姬塬油田长6油藏是继长4+5、长8油藏大规模开发之后目前最具增储上产的油藏之一.通过对长6油藏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研究,了解储层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之间的制约关系,为下步长6油藏优选建产区提高长6油藏产能提供一定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摆宴井油田由摆1、摆9、摆10三个断块油藏构成,自1978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层系多,有延3、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长4+5、长7、长8等,该区油藏复杂,受断层、岩性、构造多重因素控制,由于油井多层动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制约着油层能量的有效补给,油田注水效果不佳,油田两项递减率变大,含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后期稳产难度大.笔者认为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完善
胡尖山油田安83井区长7致密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西部,受沉积初期古地貌及沉积成岩差异压实作用影响,发育近东西向不规则鼻状隆起,该区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89亿t,累计动用地质储量0.76亿t,但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属于典型致密性储层,定向井注水开发不能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见效及见水,长期低产低效,开发效果较差;2011年借鉴国外页岩气改造模式,国内首次在安8
新安边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储量较大、储层致密,常规开发难度大、效果差.2011年以来采取水平井加体积压裂规模试验开发,有效的提高了初期单井产量,取得较好效果.但水平井开发递减较大、压力保持水平低,注水易见水,自然能量开发递减大.通过分析水平井开发方式、井网井距、改造强度等都对水平井递减的影响,提出下步开发管理过程中坚持注水,拉大水平井井距,增大水平井改造强度,增加初期改造滞留液量,并在自然能量开
水平井井筒出砂严重影响井筒正常生产,传统方法冲砂时,冲砂管柱接单根必须停泵,由于地层亏空严重,导致返排率极低、污染储层,同时存在卡钻的井下风险.如何提高水平井冲砂返排率,对安83区块长7致密油藏的有效开发、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不断深入和油田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在提高油田产能、提高最终采收率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面对胡尖山油田特殊的储层及井筒条件,现有分注技术与日益精细的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开展数字式分注技术的试验与研究,提高分注井调配精度与效率显得的尤为重要.
耿271区长8油藏2010-2011年规模建产,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受储层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2013年下半年开始,油藏单井点见水的现象不断出现,综合含水上升速度日益加快,长期稳产难度较大.本文根据耿271区长8油藏储层发育特点,重点分析该区见水方向及见水单井分布规律,结合前期开发技术政策,为下步油井见水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