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83井区定向井体积压裂技术体系完善及推广

来源 :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870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尖山油田安83井区长7致密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西部,受沉积初期古地貌及沉积成岩差异压实作用影响,发育近东西向不规则鼻状隆起,该区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89亿t,累计动用地质储量0.76亿t,但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属于典型致密性储层,定向井注水开发不能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见效及见水,长期低产低效,开发效果较差;2011年借鉴国外页岩气改造模式,国内首次在安83区进行了体积压裂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近五年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致密油定向井体积压裂技术体系,打造了致密油提单产示范区.
其他文献
姬塬油田黄D1-D2油藏平均孔隙度8.13%,渗透率0.26 mD,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差,油井普遍低产低效,随开发时间推移,采油指数快速下降,原油产量急剧降低,2013-2014年该区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新工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藏最终采收率,本文从技术原理及特点、适应性研究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探索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的新思路、新途径.
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产液量和产水量不断增加,输送能耗及处理费用也逐年增大,且部分早期建成的各种站场在流程和布局上不适应油田的生产和发展,站内设备老化、工艺流程复杂,维护工作量大,末端集中处理站点(化子坪联合站)逐渐出现原油处理、加热、采出水处理、回注等能力不满足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校核计算、现场优化调整,逐步探索出一种"上游供注、下游减负"地面工艺模式,解决了油田高含水期集输系统存在的矛盾.
油田开发处于中后期,对油水运动规律的认识尤为重要.本文应用数值模拟Eclipse软件中的流线模型(FrontSim)技术,对常规井网和水平井网的渗流规律进行探讨,根据模拟不同时间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变化,描述油水井之间的渗流关系,指导油藏开发技术的调整.
光杆在上下往复运动中对井口密封器造成偏磨,是一种油井常见问题,对生产及设备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常规井口密封器的调偏心能力局限性是一项重要原因.针对该问题,技术人员在井口密封器调节偏心结构上进行了改进,自主设计出一种新型井口密封器,将传统的旋转定位调偏心改为法兰结构自适应定位调偏心,大幅提升了盘根盒的偏心调节幅度范围,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这种密封器能有效降低井口偏磨,减少盘根损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
长4+5油藏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局部微裂缝发育油井见水、局部注采对应性差、个别油井堵塞加剧且有效期短等问题,严重制约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油水井连通关系,评价目前井网适应性,研究注水政策,开展堵塞机理及措施类型、参数方式优化研究,最终达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目的.
姬塬油田罗1区长8油藏储层微裂缝发育及非均质性使油水井间矛盾加剧,微裂缝见水井增多,调控难度大导致单井及井组产能损失.前期以单井为对象的单方向调剖,有效率低、控水效果不佳,为此,开展了罗1区油水井双向堵水研究.通过对罗1区长8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研究区油井的水淹机理,理清油水井之间的注采关系,通过分析验证,划分水淹油井见水类型,确定选井选层条件,理清油水井双向调剖机理,建立双向堵水调剖思路,进
H57区块作为姬塬地区长8油藏典型区块,自2007年建产以来,先后经历了试验建产、规模开发及目前的稳产阶段,油藏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水驱状况整体较好,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仍然存在制约水驱效果的各种因素,物性差异、剖面矛盾、平面矛盾、层间矛盾逐步凸显,因此针对姬塬油田H57区块长8油藏开展水驱特征研究,摸清水驱特征及影响因素,提高水驱效率,制定有效的改善水驱特征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油藏,但由于储层埋藏深,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差,油井普遍低产低效,如何提高单井产量是该油藏面临的难题,为了探索新的重复压裂技术,近年来开展混合水体积压裂新工艺实验,通过现场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压裂后能够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促使油井见效,本文主要从该工艺特点、影响因素、适应性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进一步探索低渗透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新途
姬塬油田长6油藏是继长4+5、长8油藏大规模开发之后目前最具增储上产的油藏之一.通过对长6油藏储层控制因素分析研究,了解储层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之间的制约关系,为下步长6油藏优选建产区提高长6油藏产能提供一定依据.
鄂尔多斯盆地摆宴井油田由摆1、摆9、摆10三个断块油藏构成,自1978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层系多,有延3、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长4+5、长7、长8等,该区油藏复杂,受断层、岩性、构造多重因素控制,由于油井多层动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制约着油层能量的有效补给,油田注水效果不佳,油田两项递减率变大,含水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后期稳产难度大.笔者认为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