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OLF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CVD法制备了洋葱状富勒烯(Onion-like fullerenes,OLFs)粗产品,用真空热处理法和酸处理对其进行纯化处理.采用高温裂解法,得到了Pt/OLFs纳米复合材料.对OLFs负载Pt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OLFs的石墨化程度明显提高.用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OLFs中Pt颗粒分散均匀且直径基本分布在3.5 nm左右的,有利于催化活性的发挥.
其他文献
根据Tmpa拓展的Flory-Huggins溶液理论,对非溶剂-溶剂g12、非溶剂-聚合物g13和溶剂-聚合物g23等相互作用参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得到高浓度水/DMSO/PAN三元体系的双节线,并用该三元相图对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原液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其结构组成,从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隔热性能、耐烧蚀性等方面考察了该树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范围340~640 ℃,拉伸强度为9.38 MPa,断裂伸长率16%,比热容1.235 kJ/(kg·K),导热系数为0.29 W/(m·K),氧-乙炔烧蚀的平均线烧蚀率为0.451mm/s,平均质量烧蚀率为0.1391g/s.
对铝内衬复合材料高压气瓶湿法缠绕成型用树脂体系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树脂配方体系的固化特性、树脂基本性能及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力学性能好、压力容器爆破强度高,适用期长,可完全满足内压容器湿法缠绕成型要求.
采用二苯基二羟基硅烷与含乙烯基聚硅氮烷(SiN08)反应合成了三种含二苯基硅氧链节的聚硅氧硅氮烷MPSZ(代号分别为:MPSZ-1,MPSZ-2,MPSZ-3),用以改性烯丙基酚醛树脂(AP).与纯烯丙基酚醛树脂相比,聚硅氧硅氮烷/烯丙基酚醛杂化树脂体系的热分解温度和高温残重都有较大提高.纯烯丙基树脂在N2气氛中5%失重温度为383℃,900℃残重为33.0%;MPSZ-1/AP的5%失重温度为4
研究了改性RTM氰酸酯树脂体系的流变行为,建立了其在恒温和动态条件下的流变特性方程.研究表明,恒温条件和动态条件下的树脂流变行为符合阿累尼乌斯流变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流变测试结果符合很好.本研究可用于RTM氰酸酯树脂体系的成型工艺的制定和优化.
采用含有三氟甲基和柔性醚键的联苯二胺(p-6FBAB)合成了PMR(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onomer Reactants)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6FBAB-15,对树脂的化学结构和酰亚胺化反应等进行了研究,使用高温流变仪对6FBAB-15和KH-304树脂及其预浸料的流变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
选用不同缝合密度和缝合方向对干态纤维预成型体进行缝合,通过对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冲击后压缩性能影响研究,确定了用于航空时该复合材料的基本工艺参数.
本文采用径向流动法测定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GB/VE)复合材料充模过程的渗透率,分析了注射压力、注射温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玻璃纤维的表面上胶剂和偶联剂对渗透率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上胶剂和偶联剂的存在使得在RTM工艺中树脂对预成型体渗透率值下降.
采用溶剂辅助聚酰亚胺树脂转移(SARTM)工艺成型缝纫型三维增强T300-8HS/BMP316复合材料,研究固化后材料空隙率与树脂转移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金相试验对复合材料内部空隙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内部空隙率与树脂转移量存在以下关系:空隙率先随着树脂转移量的增大而减小,达到一定值之后,随着树脂转移量的增大而增大。
针对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设备测试了环氧618树脂在毛细压力驱动下沿织物铺层厚度方向的毛细浸润行为,并且通过建立的稳态浸润流动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树脂的毛细压力,考察了纤维含量、铺层形式、织物表面浸润剂等因素对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指导复合材料热压和RFI成形、优化工艺参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