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方案初探--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来源 :2017年第二届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古籍修复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领导下,国家级、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及各地传习所等相继成立,古籍修复与保护工作稳步而有序地开展,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古籍修复与保护的力量日渐增强.相对于我国浩瀚的古籍藏量,现有修复力量仍然不足,高校图书馆问题尤为突出.一些高校虽然也拥有可观的古籍藏量,但在从事古籍修复与保护的工作人员数量上,却无法与藏量相近的公共图书馆相比.充分发挥在校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我国首部混合式协作学习专著《混合式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分析》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我国在协作学习、混合学习领域取得新的进展.该书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彭绍东教授基于自身十年的实证研究创作而成,创立了完整的混合式协作学习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与研究方法体系.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笔者作为彭绍东教授的学生,亲身体验了基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教育技术原理”研究生教改课程,并作为《混合式协作学
在社会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更好地推动古籍保护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继首届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研讨会之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了这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总结交流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经验,探讨健全古籍保护学科体系的方法,继续推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建设古籍保护专业硕士一级学科的背景古籍记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成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与其他文物不同,古籍是一种需要被利用的文物,有着更强的传播知识和教育的功能,是传承文明的直接载体.保护古籍就是保护全球华人的记忆,也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之根.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为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工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
以政府为主导的全面的中华古籍保护,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国家工程,自2007年拉开序幕,迄今已经走过十年,十年间古籍保护工作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古籍保护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哪些工作内容属于古籍保护的范畴,哪些是在古籍保护工作人职前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备.
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至今已十年,其间对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一直持续进行,其重要性日显突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重点”.中华古籍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古籍数字化这一新兴技术模式有效地保存了现存古籍资源,并借助信息技术挖掘其中隐含
古籍保护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也要求我们从实践出发,并且上升到理论,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探索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南京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我们一直在办学实践中思考、摸索、总结,我主要把我们在办学实践中的做法与想法提出来,以就教于各兄弟院校,总结出了学科属性不明,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方面的建议。
古籍的装具,特别是古籍的内装具及直接接触古籍的纸张、隔板等,对古籍保存具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装具可以在古籍周围构成利于保存的微环境,除具有防潮、防尘、防污、防指印等作用外,还能有效防止环境中的污染空气对藏品的损害.但若装具的材质具有酸性或是含有其他可能给书页带来伤害的杂质,就会加速古籍的损坏.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议和支持下,由复旦大学图书馆、文物与博物馆系、高分子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等院系合力共建的综合学科平台.研究院于2014年11月份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古籍书目数据研究中心”“中华古籍保护技术基础科学实验室”“版画与家谱制作中心”等机构并行的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重要阵地.从文物资料保存保护的角度来看,三者都对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温湿度、空气、光照和生物因素等诸多环境因素中,生物因素中的微生物可以对图书、档案和文物等造成直接且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们可以造成纸张、丝织品等纤维材料载体因机械强度降低而糟朽,可以造成石质文物的片状剥落和粉化,可以造成金属制文物的腐蚀,还能分泌色素遮盖在图书、档案、文物表面,严重影响这
本文中,将能用于保护古籍善本的微生物统称为“有益菌”,将能造成古籍损伤的微生物称为“有害菌”,并简要地总结了近年来“有益菌”和“有害菌”在古籍相关领域中的科研方向及其成果,为古籍保护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