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筹与协调的区域土地整治--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区域综合性特点越来越明显,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统筹和协调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统筹城乡土地整治,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对于城镇主要加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对于农村土地,主要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低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其难点在于农村居民点整合.农村居民点整合要以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为基础,逐步完成空间整合,要充分考虑村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发展定位,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功能完善、生态环保、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不同区域也存在不同的问题,土地整治的重点也存在差别.统筹区域土地整治主要是根据产业布局、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问题的相对一致性,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明确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实行差别化整治.土地整治不仅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的协调,还应做好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网络和生态景观建设、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采矿地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协调,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其他文献
集体土地所有权认定往往与国家政策有关,“四固定”时确定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因历年国家依法征用、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权属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权属确认的难度.实际工作中,既要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策,也要考虑当前的实际状况,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妥善处理国家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目的:探索公有制框架下农地所有权实现形式,提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地所有权的改革路径和实现方案,对重庆市及全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方法:实地调查法、综合归纳法和理论研究法.结果:现行农地所有权的实现,面临着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权能残缺、主体积极性不高、排他性弱等困境;现行农地产权制度起到一定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实行国有化和私有化的风险,均大大超过在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进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供给对于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分析在当前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该制度体系所表现出的缺陷与不足,思考与探究这种用地管理制度创新的可行性与必然趋势.
目的:总结地票制度研究现状,并对地票制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辨析,以促进地票制度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研究.结果:①地票制度的创新意义在于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等.②地票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予以解决.③地票二级市场开放是必然趋势,但是必须认清二级市场开放的风险并制定风险规避策略.④地票交易与土地流转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于土地流转.⑤地票翻译为“Land Coup
目的:本文在重庆市地票交易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动态规划理论,构建了地票交易制度全国推广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地票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原理,集中分析了地票交易制度面向全国推广所面临的挑战,系统讨论了企业是否应该成为地票的需求主体、地票是否导致用地成本上涨、使用国家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是否应该采用地票形式、地票价款是否应该全部返回给复垦农民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探索了推广地票交易制度的六条有效途径.方法:实证分析法
基于理性的效用曲线、货币市场的价格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研究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可行性,以期为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①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来看,政府对农地证券化的支持是保障其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投资者和融资者收益.②以现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基准利率计算,10年期农村土地证券年利率分别为5.83%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在盘活土地价值、增加保障房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不过,如何规范操作、平衡各方利益、防堵“制度漏洞”,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创新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集体土地上建设租赁房”是一种用地制度和现有政府保障房体制的突破,给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政策以及具体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集体土地上建租赁房”是利是弊?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模式?试点工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的:对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进行理论解释,为制度创新提供参考.方法:博弈理论分析法.结果:在征地博弈中的最优选择是地方政府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阻挠;在进入市场博弈中的最优选择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入隐形土地市场,地方政府默认.以上均衡结果受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预期收益、中央政策压力、社会舆论压力、补偿成本、阻挠成本、惩罚成本、监督成本、交易成本等的影响.结论: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城乡一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通过浙江省余姚市、江西省南昌县的个案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确能够降低土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活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同时,通过对两地区域差异的分析,得出当地政府的介入程度、对村级组织管理者的激励、对土地拥有者的保障或激励及当地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等因素对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与演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当地政府的介入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提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建议,为推进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历史追溯法、综合分析法.结果:集体土地产权是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制度半成品;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其缺陷主要体现在所有权主体虚化、权能限制过多、行政干预过多等.结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需要还权赋能,但也需要紧扣时代要求,细化权利,并通过立法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