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心理护理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oltte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冠脉造影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例在我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检查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测量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视通路各区域的平均峰度(MK)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扩散率(MD)值,探讨DKI技术在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通路各区域微观结构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原发性双侧青光眼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均分别行MRI及DKI扫描,测量并对比两组之间视通路中双侧视神经、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皮层区处各感兴趣区的MK、FA和M
目的 提高胸痛三联一站式动态容积 CT 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一站式动态容积CT检查。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丢失情况。了解绝经后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及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绝经年限及体重指数的关系,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方法 收集500例年龄在48-78岁之间的绝经后妇女,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 按照诊断标准评定,只有27%受检者正常,40%受检者出现骨量减少,33%受检者出现骨质疏松。绝经时间越长,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就越大。与之相反,体重指数小于28时,随体重指数
目的 对股骨前后位DR干式与湿式激光图像密度值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 在摄股骨前后位DR干式与湿式激光图像片时,严格按照以下标准选取实验对象:(1)身高:男性身高在173㎝左右,女性身高162㎝左右;(2)体重:男性67.5㎏左右,女性体重54.5㎏左右;(3)体厚(胸部):男性20㎝左右,女性18㎝左右;(4)管电压:55~65KV;(5)栅比:取10∶1,X线总滤过不低于3.0mAI,采用自动曝
会议
探讨 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 方法 48例病人中,男42例,女6例,年龄10-58岁.单纯肋骨骨折26例,合并气胸12例,气胸和胸腔积液6例,气胸和皮下积气4例.使用GE公司lightspeed16型CT机,扫描从胸廓入口至肋弓下缘,获得原始二维图像,然后将采集原始数据图像传送至AW4.5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然后进行SSD和VR图像重建.SSD和VR显示的骨折均与二位图像进行比较,骨折的判断以
会议
目的 总结小儿尾端退化综合征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尾端退化综合征的X线、CT 及MRI表现,男2例,女2例,3例行X线检查,2例行螺旋CT检查,3例患者行 MRI检查。结果 骶尾椎部分或全部缺如4例,其中L3以下椎体缺如1例,脊髓栓系并椎管内脂肪瘤3例,脊椎裂3例,脊膜膨出1例,骶尾部窦道1例,髋关节脱位1例,马蹄内翻足1例。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探讨日常工作中磁共振伪影的克服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5年8月间GE HD Excite 1.5T、Siemens Trio 3.0 T和Siemens Skyra 3.0 T磁共振设备的具有代表性的伪影图像,分析伪影产生的原因,提出克服方法.结果 磁共振图像常见的伪影主要有运动伪影、金属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勾边伪影、卷褶伪影、截断伪影、交叉
目的:探讨x线钼靶射片、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乳腺科 2015年1月至 2016年6月接收的 124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9.48±2.29)岁;脂肪抑制不均匀及金属异物或运动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观察者.2、检查方法(1)全数字化 x线钼靶射片检查方 法: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乳腺肿块的位
目的 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2007年4 月至2016 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住院、 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3例,行胸部CT.将COP的CT表现分为实变、磨玻璃样变、肺结节、线样或网格样改变等4型;病变的分布按单肺或双肺,上肺或下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束走行等分类,对病变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木村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腮腺区木村病的临床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2例均为初诊。结果:2例腮腺木村病病灶均位于耳前腮腺区,表现为单侧单发或多发软组织结节影,边界清楚或模糊,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理示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