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0C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农业适应对策

来源 :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分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华东地区1961~2004年27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华东地区>0℃初终日期、持续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华东地区>0℃积温和持续日数分别增加了5.18~9.53℃·d/a和O.22~0.60d/a,>O℃初日提前了0.22~0.46d/a,>O℃终日推迟了0.01~0.14d/a(福建省除外)。为适应华东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农业上应进一步调整作物品种结构、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测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等。
其他文献
@@应用PHVA方法求分子簇模型兴趣区的简谐频率,可以用来研究超大分子或矿物的局部振动性质,可用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同位素分馏系数计算等。
《浙江省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规定了雷击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导致人畜伤害概率PA的数值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本文根据半球型接地体、引下线根数和土壤电阻率等条件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雷击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导致人畜伤害概率P的数值并不能完全忽略不计。
通过使用高精度多媒体定时器函数,达到监控自动站实时和非实时数据文件上传状态的目的,提高了自动站数据上传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和上传及时率,大大减轻了测站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应用网络状态监控和进程监控技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使用自适应技术使报警系统能适用于不同发报任务的台站。
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外层辐射,但臭氧(O3)浓度过多。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利用闵行区环境监测一站提供O3污染严重时段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及闵行区气象局提供莘庄自动站气象数据和有关气象资料,选取了5月27日至6月6日这几天O3浓度超标的特殊情况,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03浓度与温度、湿度、日照和风向这几个相关性较大的气象因子之间关系。
应用地表热量平衡方程,在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和地面长波辐射、感热和潜热等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报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的数值模型。并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梅村站和仙人山站2008年1月25~2008年2月2日的逐分钟的各要索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测值的趋势基本吻合,且梅村和仙人山站在试验时段内路面温度的逐时预报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7℃和0
根据沪宁沿线26个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每分钟一次的要素监测表明:霾、雾对能见度都有影响,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条件适宜时,可以互相转化演变,其间有个并存的阶段,认识这些差异及变化的条件对提高低能见度预报水平、做好交通气象服务是有益的。本文剖析了丘陵地区谷地霾抬升以及多雾和雾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长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浓雾的局地性和交通沿线能见度的差异。大范围连续数日的大雾大多与大范尉的霾有关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lo×lo的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12月1~2日南京地区一次平流雾天气过程产生的大尺度天气背景、气象要素及各种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弱脊和地面弱高压的控制有效抑制对流的发展,为这次浓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环流形势:地面弱冷空气的影响,低层弱的辐合上升及中高层下沉增温作用,促使多层逆温存在,为雾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层结条件;前期降水条件、近地层偏东风场及暖干盖作用为雾
自然界中的海洋、湖泊等自由水面蒸发以及陆面蒸发的准确估算对研究全球变化十分重要。Knudsen方程从分子运动论角度描述了微观蒸发过程,然而其在实际蒸发估算中的应用还不明确。本文从该方程的推导出发。以蒸发引起的潜热通量作为参比量,用寿县充分降雨后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湿润表面蒸发引起的潜热通量,通过与观测值相比,发现二者在趋势和量级上符合得很好,为进一步研究实际蒸发机理做了很好的准备。
为了为淀山湖蓝藻控制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根据1998-2009年淀山湖蓝藻发生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淀山湖蓝藻发生的气象条件,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得到如下结果:淀山湖蓝藻爆发的气象指标为,7、8月份两个月平均气温≥29℃,夏季6-9月份日最高气温≥35℃天数≥16天,7-8月份光照时间≥420小时,夏季6-8月份降水量≤350毫米;建立了淀山湖蓝藻发生程度的判别分析预测模型,预测结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60~2008近49年春季旬降雨量、日照时数、雨日与冬小麦气候产量进行的通径分析,发现:春季降雨量、雨日和日照时数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存在显著相关,降雨量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是直接作用,而雨日主要为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旬降雨量、旬日照时数构建江苏省春季阴湿害指数,得出阴湿指数与气候产量之间的相关非常显著,通过了a=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阴湿指数可作为冬小麦减产预测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