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病因和气道管理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病因和气道管理。 方法:对275例儿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对发现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并对他们的治疗加以总结。 结果:通过支气管镜共发现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患儿64例,其中气管软化40例,支气管软化24例。气管软化中:5例合并有先天性食管闭锁,22例为血管环和异常无名动脉压迫,4例与气管切开造口和机械通气相关,5例与先天性气道畸形有关,4例为孤立性气管软化。支气管软化中:20例患有心血管畸形,3例与先天性气道畸形有关,1例为孤立性支气管软化。6例异常无名动脉患儿行主动脉固定术,在手术中支气管镜直观地发现气管软化立即改善。4例患儿进行气管造口治疗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可以相当程度地缓解症状。2例在支气管内进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支气管软化,1例获得成功,另1例需要2次植入支架;这2例患儿均在以后进行了支架远端球囊扩张。 结论:支气管镜是诊断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金标准。儿童最常遇到的先天性气管软化是合并有先天性食管闭锁者,后天性气管软化多与血管环和异常无名动脉压迫有关。支气管软化多发生在左侧,是增大的心脏或扩张的大血管压迫所造成的结果。气管造口术可缓解气管软化和支气管软化的症状,所需时间较长,并发症也较多。主动脉固定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支气管内支架植入可运用于难治性的病例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目的: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存活后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处理仍然相当棘手,没有统一的方案。本文用储液囊埋植引流治疗新生儿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就其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初步评价。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相继入住我院的15例新生儿脑室内出血Ⅲ度以上合并脑积水,且1周内脑室进行性扩大,头围每天增大>2 mm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人,进行储液囊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e NICU)中巨细胞病毒(cytomegalic virus CMV)、风疹病毒(rubella RV)、弓型虫(toxoplasmosis TOX)、单纯疱疹病毒(herples simplex virus HSV)和其他病原体(Others)(总称TORCH)感染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ELISA法对96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对3日龄新生鼠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日龄新生鼠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zone,SVZ)脑片培养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共培养组(血管内皮细胞+脑片共培养)、共培养加siRNA干预组(血管内皮细胞+脑片+VEGF siRNA)、对照组(仅培养脑片).脑片分别培养至第4d、7d、10d,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和免疫组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nomedullin,pro-ADM)、血管内皮素前体(Pro endothelin,pro-ET)、心房利钠肽前体(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在新生儿重症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之一,寒冷损伤、早产、感染等常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其中,重度硬肿症多并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休克、DIC,最终因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对重度硬肿症的患儿进行早期有效干预,特别是针对DIC的发生进行早期防治,特别是肝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某院自2003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8例采用标准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重度硬肿症患儿进行报
目的:研究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其治疗早产儿贫血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4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Epo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应用半固体培养的方法分别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各系造血祖细胞形成的集落数cFu—Mix、CYU-GM、CFU-MK、BFU—E及CFU-E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治疗期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数及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
目的:研究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1A1(UGT1A1)G71R突变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法,对73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及31例健康新生儿进行UGT1A1 G71R基因型检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G71R等位基因频率。分析G71R基因组胆红素脑病发病率、血清胆红素峰值。分析总胆红素>340μmol/l机会比。结果:73例足月且G6PD酶
目的:探讨VEGF特异siRNA对未成熟胎儿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未成熟胎儿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氯化钴模拟缺氧生长状态,设计、合成VEGF特异siSNA并用脂质体转染。将细胞分为VEGF siSNA转染组(实验组)、GAPDH siRNA转染组(阳性对照组)和negative siRNA转染组(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
目的:比较产前小剂量给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15只孕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治疗1d组、3d组,倍他米松治疗1d组及3d组。治疗组孕鼠给予0.2mg/(kg·d)的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通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比较各组孕鼠的胎仔肺组织形态发育差异。结果:治疗组除地塞米松1d组外各组呼吸膜周径、肺泡面积均高于对照组[(32.06±1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转化生长因子-p1(TGF-1β1)、白介素-5(IL-5)与气道重塑的关系;讨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对30例住院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15例经规范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6~12个月的哮喘缓解期(缓解组)儿童用5%高渗盐水进行超声雾化诱导痰液,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