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白花性状QTL定位

来源 :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花色一般为黄色,但也有金黄、桔红、橙黄、鲜黄、乳白、纯白等不同颜色。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纯白花品系HW243为母本,甘蓝型油菜纯黄花品系HZ21-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HW243×HZ21-1)的F2为作图群体,在油菜盛花期调查油菜花色,采用数码扫描仪扫描当天开花的花瓣,用颜色提取软件获得花瓣的CIERGB值,将B值选为调查花色的指标并用B值调查F2群体内单株的花色,使用SSR、RAPD和SRAP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花色性状进行QTL定位。
其他文献
植物受到各种逆境胁迫时,相关应答基因被诱导表达,进而产生适应性变化。近年来,转录因子诱导可提高转基因植物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GmMYB基因在各种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胞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ytosolic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C)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酶,主要参与糖酵解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低氧、热激、盐、低磷、晚疫病菌侵染等多种逆境胁迫均能诱导植物GAPC的mRNA表达升高,说明该基因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试验克隆了马铃薯和拟南芥的GAPC基因并构建到植物表达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中又以穗颈瘟危害最重。目前对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都集中在苗瘟、叶瘟的抗性上,不能明确其对穗颈瘟的抗性。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其中粳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80%以上。本研究利用Pi-ta, Pi-b的功能标记对2009年、2010年江苏省粳稻中间试验的部分粳稻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穗颈瘟抗性结果,分析Pi-ta, Pi-b在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
我国是花生主要生产、出口国,规模约占世界总量的40%左右。在生长、收获、贮藏过程中极易受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侵染,黄曲霉侵染花生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欧盟相关委员会要求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不能超过4ppb,严重制约了我国花生出口。本研究根据花生种了抗侵染试验,从HY22, J11、新会小粒、抗黄一号、J1012、中花6号等花生品种中筛选出抗病品种J11
蜡质是覆盖在植物表皮最外层不溶于水而溶解于有机溶剂的一层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研究表明植物表皮蜡质具有降低植物水分的角质蒸腾、防止植物被紫外光UV-B损伤、维持植物表面清洁与植物表面防水、保护植物避免被病菌侵害和防止某些昆虫的蚕食等功能。本研究采用GC-FID用和GC-MS对耐旱植物K.maumouat的蜡质成分进行了研究,鉴定出39种有机化合物。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说明了转基因植株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选用已经测序的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亲本,典型的南方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轮回亲本,利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构建了一套基本覆盖水稻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共包含175个染色体片段纯系。利用软件QTLs IciMapping v2.2(LOD阈值为2.0),将分了标记检测的结果和田间性状的调查值相结合,对该套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的部分株系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内产量性状QTLs分析研究,包
黄淮区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小麦总产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玉米总产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预测,到2020年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应达到约5450亿公斤,全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的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淮区小麦-玉米增产潜力,然后介绍了黄淮区小麦-玉米增产途径与技术。
我国目前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稻恢复系大多对白叶枯病和稻飞虱不具抗性,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不高或抗谱不广,导致杂交稻在发病重的年份产量损失严重。本研究以我国骨干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为受体,广谱抗稻瘟病品系三黄占(带有Pi-GD-1(t)、Pi-GD-2(t)和Pi-GD-3(t)3个主基因)、广谱全生育期高抗白叶枯病品系CBB23(Xa23)和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抗稻飞虱品系IR65482(
水稻农艺性状的表现受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水、旱条件下农艺性状的表现可以剖析抗旱相关的农艺性状及其与抗旱相关的遗传位点,为通过对抗旱相关次级性状的辅助选择来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