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不稳定能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次华南强对流天气个例着手,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对流有效位能取值与地面露点的关系.以除地面气温和露点外,层结曲线基本相似的河池和百色为例,说明地面露点的高低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热力学图解说明为什么露点的差异能显著改变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并具体计算了露点差异所引起的对流有效位能的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此例中,气温对对流有效位能的影响接近线性,每变化1℃对流有效位能值的变化接近200J·kg-1,而露点的影响有一定的非线性,露点每变化1℃带来的对流有效位能取值的变化达400~1000J·kg-1.最后用天津的一个预报实例说明,地面风场引起的湿度平流会引起某地露点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显著增加,使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对流天气预报中应当受到重视.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11月29日傍晚至12月1日早晨上海陆地及近海一次大雾过程的演变特征、生消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降温导致,具有强度大、近
会议
利用多种加密探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以及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从不同预报时段分析了2015年8月22日17-18时世锦赛开幕式的场地鸟巢周边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及服务策略.结果表明
会议
针对华北、华东、华南区域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的环境气象业务模式2015年1-3月的预报结果,从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两方面进行对比检验分析.能见度预报:随着能见度降低,各模式预报
会议
通过对2014年10月7-11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分析,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在雾霾天气的监测分析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分析结果显示,低空偏南气流对雾霾的维持和发展有明显影
会议
2015年3月26日至31日北京地区发生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的混合型污染天气过程.大气环流形势、地面天气图以及探空分析发现,此过程可分为霾、沙尘、沙尘回流、霾四个发展
利用常规资料、14:00加密探空、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6月23日傍晚南疆西部两次强冰雹物理机制,表明两次冰雹均在环流经向度较大的中亚低涡
会议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自动站等精细化监测资料,多尺度分析了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的强冰雹天气得出:(1)高空冷空气侵入蒙古短波槽,华北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形成
会议
利用多元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高空冷平流、地面冷空气和前期高温是本次大风天气发生的背景条件.盆地不同位置环境场特征
会议
飑线是产生灾害大风的重要系统,强度和影响范围大.在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识别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飑线优化识别方法,识别主要参数选取反射率因子、长轴长度、系统面积和线性
会议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6、地面观测资料、云图等对2015年8月1-3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连续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研究表明:(1)从大气温湿结构看,强对流天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