飑线优化识别及雷暴大风简析

来源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飑线是产生灾害大风的重要系统,强度和影响范围大.在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识别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飑线优化识别方法,识别主要参数选取反射率因子、长轴长度、系统面积和线性程度,按照反射率因子5dBz递增原则,选取四组识别参数对雷达回波多次识别,择优选取线性程度高且包含最强回波的飑线作为当前体扫的飑线最优识别结果.通过对140个体扫126个飑线识别效果检验和对应大风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强、弱飑线,真实反映飑线发展的不同阶段,比单一参数识别效果明显改善,优化识别命中率分别比四组参数单独识别提高了26.3%、10%、40%和89%;雷暴大风出现在飑线的强回波带、弓形回波前沿和线风暴之间断裂带上,飑线识别区域与灾害大风吻合,可作为大风预警区域;飑线大风的风向基本沿风暴移动方向吹,这些均可为大风预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MICAPS实时探空资料,将单站大气逆温转换成逆温水平分布区,实现了大气逆温水平分布的自动诊断分析;通过对大气逆温水平分布与冻雨落区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由大气逆温水平分
利用2011-2014年宁夏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天空状况本县级城镇气象观测站与所辖行政区内各乡镇和行政村自动气象站日最高、最低气温
会议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11月29日傍晚至12月1日早晨上海陆地及近海一次大雾过程的演变特征、生消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过程主要由辐射降温导致,具有强度大、近
会议
利用多种加密探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以及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从不同预报时段分析了2015年8月22日17-18时世锦赛开幕式的场地鸟巢周边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及服务策略.结果表明
会议
针对华北、华东、华南区域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的环境气象业务模式2015年1-3月的预报结果,从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两方面进行对比检验分析.能见度预报:随着能见度降低,各模式预报
会议
通过对2014年10月7-11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分析,证明了风廓线雷达产品在雾霾天气的监测分析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分析结果显示,低空偏南气流对雾霾的维持和发展有明显影
会议
2015年3月26日至31日北京地区发生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的混合型污染天气过程.大气环流形势、地面天气图以及探空分析发现,此过程可分为霾、沙尘、沙尘回流、霾四个发展
利用常规资料、14:00加密探空、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6月23日傍晚南疆西部两次强冰雹物理机制,表明两次冰雹均在环流经向度较大的中亚低涡
会议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自动站等精细化监测资料,多尺度分析了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的强冰雹天气得出:(1)高空冷空气侵入蒙古短波槽,华北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形成
会议
利用多元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4月4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极端大风天气过程.分析指出,高空冷平流、地面冷空气和前期高温是本次大风天气发生的背景条件.盆地不同位置环境场特征
会议